ID: 23828736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总结提升(含答案)

日期:2025-10-03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8次 大小:4650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三,单元,文明,家园,总结,提升
  • cover
单元总结提升                   1.(2024广东中考)中国国家版本馆对由古及今的甲骨陶符、青铜铭文、古籍善本等中华文明流传下来的典籍版本进行保藏,以版本为视角对中华文明进行解读、阐释和展示。建设国家版本馆的意义在于 (  ) ①呈现和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瑰宝 ②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全部内容  ④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一切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4潍坊中考)为了解决古籍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借助数字技术,将更多原始书影转化为便于借阅的微缩胶卷、便于检索的电子数据库、便于理解的知识图谱,让古籍以新的形式延续生命、焕发光彩。这有利于(  ) ①赋予古籍新的文化内容 ②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③使其成为中华文化之瑰宝 ④赓续共同记忆,守护中华文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4六盘水中考)抗美援朝期间,身为连长的杨根思发出“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英雄宣言,他的“三个不相信”精神被其生前所在的中部战区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官兵传承至今。对这一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  ) A.只有人人上战场英勇杀敌才算报效祖国 B.在国家危难的关头挺身而出,舍生忘死 C.要一成不变地传承,无须融入时代内涵 D.能把所有人锤炼成攻无不克的民族英雄 4.(2024无锡中考)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它产生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是对中华文化之“根”的守护和对中华文化之“魂”的塑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文化支撑。习近平文化思想 (  ) ①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②是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仰 ③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④已经融入人们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4河南中考)2008年以来,河南连续十多年开展“中国好人榜”上榜人物推荐评议活动,共推选“中国好人”1 202名,入选人数居全国前列。2013年起,河南启动“河南好人”选树活动,共推选出1 415名“河南好人”,凡人善举、平民英雄大量涌现,推动全省上下营造起“崇尚好人、学习好人、关爱好人、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这说明 (  ) ①河南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③普通人更易创造不平凡的社会价值 ④河南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4云南中考)目前,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近3亿,在2035年前后将突破4亿。为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这表明我国 (  ) A.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形势 B.为解决大量的人口流动采取积极措施 C.将解决老龄化问题作为国家发展的中心工作 D.把发展银发经济作为提高国民素质根本途径 7.(2024德阳中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3年10月30日宣布,将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授予中国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以表彰这一模式对近岸海域塑料污染治理作出的杰出贡献。“蓝色循环”模式获奖表明 (  ) ①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取得巨大成就 ②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各国的共识 ③我国的环保工作得到联合国认可 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4宁夏中考)2024年3月20日,国务院公布《节约用水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节约用水行政法规。该法规的实施有利于 (  ) ①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法治保障 ②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 ③形成全社会节约用水的良好风气 ④降低我国人均水资源的占有比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2024淄博中考)2023年8月15日,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其间,某校开展了生态日主题征集活动,积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