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课标串素养 时空观念 通过学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了解红军的行军路线,知道长征途中的重要会议和会师的地点 历史解释 通过学习遵义会议,掌握会议召开的历史地位和意义;通过学习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掌握红军长征的意义 家国情怀 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 @知识梳理 1.【重难突破】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红军指战员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等。 2.【易错提醒】红军长征结束的时间是1936年10月,不是1935年10月。其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不是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3.【知识拓展】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 ①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基础巩固练 1.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5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左”的错误,红军损失惨重。其结果是红军( A ) A.被迫开始了长征 B .展开了北伐战争 C.建立革命根据地 D.前往井冈山会师 2.【新情境·解说词】(黔西南州中考)某电视纪录片对下图这样解说:“一座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解说词中的“会议”( B ) A.概括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B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D.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跨学科·语文】诗史合一是毛泽东诗词的鲜明特色。下列诗词中反映长征时期革命斗争的是( B ) A.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B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4.【教材变式】观察下列图片可知,红军长征途中( A ) 红军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红军走过的水草地 A.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 B .遭遇敌人的围追堵截 C.缺乏必要的后勤补给 D.经受严酷的战斗考验 5.【原创】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从图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B ) A.长征从井冈山根据地出发 B .长征途中四渡赤水 C.吴起镇会师标志长征结束 D.红军长征历时两年 解题思路———地图类选择题 ①审:根据题干信息,明确考查内容。 ②读:读取图中的图例、地名、路线等关键信息,把握时空变化,明确相关历史事件。 ③联:联系所学知识,选出正确答案。 6.【新考法·史事要素】周恩来对长征曾作了形象的比喻:“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他强调了长征的( D ) A.原因 B .过程 C.精神 D.意义 @能力提升练 7.【跨学科·语文】在语文课中我们学习了陆定一的《老山界》,课文最后写道:“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这体现了红军具有( A ) A.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C.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铁人精神 8.在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创作了许多革命歌曲,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革命的最终胜利起到重要的作用。创作于1935年9月的歌曲《到陕北去》(部分歌词如下),对革命起到的作用是( C ) 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