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标串素养 时空观念 通过学习《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形势图》《三大战役示意图》,掌握相关的时间、地点及相关的军队、人物等 历史解释 通过学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内容,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史料实证 通过了解解放区土地改革、三大战役,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知识梳理 1.【易错提醒】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渡江战役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2.【温馨提示】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阶段:战略防御(转战陕北)→战略进攻(跃进大别山)→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走向胜利(渡江战役)。 @基础巩固练 1.【新情境·年画】(潍坊中考)1947年,《人民翻身兴家立业》《儿童劳军》《参军图》等年画,深受解放区人民喜爱。这主要是因为解放区( ) A.实行减租减息 B .开展土地改革 C.完成民主建设 D.转入战略反攻 2.(攀枝花中考)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的一份文件中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该文件在当时起到的积极作用是( ) A.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B .加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掀起了军民联合大生产运动 3.周恩来总理曾对一次军事行动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黄河是蒋介石的“外壕”,陇海路是他的“铁丝网”,长江是他的“内壕”,而我们已经过了“铁丝网”,打到他的“内壕”了。这一军事行动是( ) A.跃进大别山 B .平津战役 C.三下江南 D.渡江战役 4.【跨学科·地理】下图所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此次行动( ) A.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 .使人民解放军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5.这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四个月零十九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这三大战役( ) A.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 B .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6.毛泽东评价七届二中全会:“此次会议是城市工作会议,是历史的转折点。”这是对此次会议的内容和历史地位的精辟论述。此次会议( ) A.加速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 .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C.总结了民主革命的经验 D.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7.【土地改革】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义,颁布了《 》,在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8.【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解放 (地名),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能力提升练 9.【历史解释·新情境】艺术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对下图漫画《重点攻势》创作意图理解最为合理的是( ) A.嘲讽国民党进攻意图破产 B .提醒人们全面内战即将爆发 C.呼吁解放军重点进攻南京 D.欢呼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胜利 10.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 #时期 #土地政策 土地革命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全民族抗战时期 A 解放战争时期 B (1)请写出材料一表格中A、B两处土地政策的内容,并分别简述这两个政策实施的意义。(4分)从上述土地政策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认识?(2分) 材料二 解放战争进行一年后,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1947年6月30日晚,刘邓大军12万余人突破黄河天险,由此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在中原地区展开,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