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经开区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一、积累运用(共30分) 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狡黠(xiá) 拘泥(nì) 虐待(nuè) 信手拈来(niān) B.称职(chèng) 娉婷(pīng) 慰藉(jiè) 奄奄一息(yǎn) C.停滞(zhì) 惆怅(chàng) 筵席(yán) 锲而不舍(qì) D.箴言(zhēn) 翘首(qiáo) 修葺(qì) 自吹自擂(léi) 2.(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桑梓 洋溢 妇孺皆知 一泄千里 B.瞥见 涵养 郑重其事 因地制宜 C.妥贴 雾蔼 不屑置辩 如坐针毡 D.犀利 诀别 矫揉造作 言不及意 3.(2分)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对中国人来说,以和为贵、与人为善,信守和平、和睦、和谐,是生活习惯,更是文化认同。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不是霸道文化,而是王道文化。王道文化指的就是“和”文化。 中华文化中的和谐理念滥觞于尧舜时代。《尚书》中就有“协和万邦”“颐和天下”的记述,《周易》中也贯穿着“天下和平”的政治理念,反映着中国上古时期人们对普天之下芸芸众生“协和”“和平”生活的美好憧憬,对国家设计安定繁荣的无限期望,对万邦归顺、诸侯称臣的和谐天下的向往。 A.文中加点的三个词语的词性一致。 B.文中画线的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递进复句。 D.文中第二段对中华文化中的和谐理念进行了溯源,反映了当代中国人对和谐天下的向往。 4.(2分)下面句中,有语病的一处是( ) (A)历史,总会给人以无尽的智慧和继续前行的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B)为了更好地激励同学们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学校开展了主题为“百年正青春,奋斗正当时”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温了党的奋斗历史。(C)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受到了启发,获得了力量。(D)全体同学决心传承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A.A B.B C.C D.D 5.(2分)在下面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习近平总书记用生动比喻,勉励青年要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 , , 。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 ①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②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 ③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 ④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A.③②①④ B.③④①② C.③④②① D.②①④③ 6.(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B.《愚公移山》一文“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指的是汉水的南岸。 C.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我们把这种习俗成为“守岁”。 D.“赏花灯”“郊游踏青”“登高望远”“祭月赏月”习俗所代表的节日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序的。 7.(10分) 默写。 (1)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 雪》) (2)树绕村庄, 。(秦观《行香子》) (3)闲来垂钓碧溪上, 。(李白《行路难》) (4)溪云初起日沉阁, 。(许浑《咸阳城东楼》) (5)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论语 为政》) (6) ,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7)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8)《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