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写于1935年10月 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了解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感悟长征精神。 一、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 二、遵义会议 三、红军长征的胜利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遵义会议遗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壹 长征—背景 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敌 我 第一次 1930 — 1933 10万 4万 毛泽东 朱 德 周恩来 第二次 20万 3万 第三次 30万 3万 第四次 50万 7万 朱 德 周恩来 结合材料和和教材89页,概括长征的背景。 第五次 1933—1934 50万 8万 背景:红军五次反“围剿” 情况对比 李德 (德国人) 博古 (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进行战略转移。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博古和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左:脱离实际 冒险盲目 P89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兵力 各个击破 红军胜利 分散兵力 进攻冒险 防御保守 李德 博古 红军失败 貮 P90 出发时间: 军队: 过程: 长征—过程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 江西瑞金(出发地)→①冲破四道封锁线→②渡过湘江→③强渡乌江→④攻克遵义(遵义会议) 瑞金 (出发地) 冲破四道封锁线 血战湘江 强渡乌江 遵义会议 湘江烈士纪念园 十年不喝湘江水, 三年不食湘江鱼。 血染十里溪,河底遍尸体。 【8.6万余人】 →【3万余人】 →【6.4万余人】 貮 P90 长征—过程 学史崇德 陈树湘,湖南长沙人,红三十四师师长。湘江战役中,担负掩护任务的红三十四师已不足1000人,成为一支身陷重围、无法过江的孤军。面对十几倍于己的强敌,师长陈树湘身是胆、毫无惧色。他率领全师战士奋力抵抗,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城墙”,与敌人鏖战四天五夜,为红军渡过湘江赢得了宝贵时间。伤重被俘后,敌人将他抬去邀功途中他醒了过来,自己绞断肠子,壮烈牺牲。 展现了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和崇高的牺牲精神 貮 P90 长征—过程 遵义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①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②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③遵义会议后,中央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周恩来、毛泽东等负责军事。 ④随后成立了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 ①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②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遵义会议遗址 貮 P90 长征—过程 遵义会议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14年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幼年 成熟 出现了很多失误,如国民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转折点 貮 P90 长征—过程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过程: →⑤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缴划)→ ⑥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⑦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巧渡 金沙江 瑞金 (出发地) 冲破四道封锁线 血战湘江 强渡乌江 遵义会议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貮 P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