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千人糕 【教学目标】 1.认识“糕、特”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会写“能、桌”等9个字,会写“也许、桌子”等14个词语,积累由“糕、粉”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试着默读课文,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讲述千人糕的来历,并从中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过生日的时候吃过什么? 师:是的过生日我们会吃蛋糕,蛋糕是属于糕点类的一种,还有绿豆糕、桂花糕也是我们常吃的糕点。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千人糕”———(板书:6 千人糕)同学们将题目朗读一遍。(生朗读) 师提问:看了这题目,你觉得奇怪吗?奇怪在什么地方? 师:同学们发言很积极,能够把自己想到的在课堂上举手说出来,真棒! 想了解“千人糕”到底是怎么回事,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学习这篇课文,你想知道的东西都在课文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初读课文,明确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出生字,画出新词。 (2)标一标段落序号。 2.标出自然段。 3.检查交流,识记字词。 ①合作认字。同桌互相认读,交流方法。 ②汇报交流。 ③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全班齐读。 4.整体感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读好对话,认识千人糕 1.研读课文,读好对话。 (1)默读课文1-5自然段,想一想:什么是千人糕。(回顾默读要求) 读了课文,你知道什么是千人糕吗?(板书:谈论“千人糕”:需要很多人做成) 千人糕是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但也就是我们平常吃过的米糕。(板书:尝“千人糕”:米糕很平常) (2)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孩子对千人糕的好奇? (3)读课件出示的句子。 ①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好奇的语气:产生疑问,对千人糕很感兴趣,有疑问,想弄明白。②读好猜测。千人糕真的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吗? a.第一句要读出猜测的语气,第二句比第一句语气更强烈。 b.两个“特别”的意思相同吗? c.学生交流评价,提示:第1句的“特别”是“非常、十分”的意思,第2句的“特别”是“与众不同”的意思。 d.指两名同学对比读,教师评价指导。 ③验证猜想。“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 a.指名读。b.教师示范读,语气要上扬,把孩子不以为然的语气读出来。c.全班齐读。 四、观察字形,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给生字归类。 2.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带拼音全班齐读,去拼音指名读。 3.指导书写“能、味、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复习词语。(板书:6 千人糕) 2.自由朗读,回顾课文:同学们,读完课文,说说你们对千人糕的了解吧。 3.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经过对千人糕的学习,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到了千人糕的制作?(板书:制作过程) 二、学习第6至9自然段,感受米糕的来之不易 1.提出自学要求: 2.感受米糕的来之不易。 (1)千人糕主要有哪两种东西做成的? (2)文中找出大米是怎么来的?经过了哪些人的劳动呢? 师:省略号表示种稻子的要用到的东西很多,没有一一例举出来。 (3)结合种稻子的图片,看看种稻子还需要什么? 教师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农民伯伯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辛勤劳动的情景,从而体会米糕的来之不易。(板书:稻子→大米) (4)文中找出糖是怎么来的? 师:熬糖的过程也很复杂,还要有很多的工具和很多道工序,课文没有一一例举出来,用省略号代替。(板书:甘蔗汁、甜菜汁→糖) (5)补充拓展熬糖的工具和工序。 教师提问:你觉得熬糖除了用到文中所例举的工具还会用到什么工具?怎么熬的? 教师小结:是的,同学们说的很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