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7、一匹出色的马 课时 2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短小而优美的散文,以春天的郊外为背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一家四口郊游,返回时“妹妹”求父母抱,却得到“一匹出色的马”快乐回家的故事。文中写景与叙事交融,巧妙地将自然风景和生活情趣融为一体,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生机盎然、满含亲情和关爱的家人郊游情景中。 全文情感真实,生活气息浓郁,容易引起共鸣,引发想象,让人心生美好。 教学目标 1.认识“郊、泛”等15个生字,会写“匹、妹”等9个字,会写“出色、妹妹”等11个词语。 2.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妹妹的变化,能说出变化的原因。 3.读句子,能想象句子描写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读句子,能想象句子描写的画面。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有个小女孩,当她走累的时候,爸爸给了她一匹“马”,而且是“一匹出色的马”!这匹“马”帮助疲累的她很快地回了家,你想知道这匹“马”是什么样子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吧!(板书课题:一匹出色的马) 板块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学习活动一: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将句子读通顺,并圈出生字。 (2)思考识记生字的妙方,并小组交流。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将句子读通顺,并圈出生字。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教师及时正音) 3.小组开火车读生字。 4.同桌互读,相互纠音:注意“葱”是平舌音,“舍、株、拾”是翘舌音,“恋”是边音。 5.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读,熟悉课文。 (2)做动作表演识记“拾”“骑”和“跨”。 (3)比较记忆:波—皮、纹—文、匹—四、像—象、景—京、求—球。 (4)教师总结识记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6.学生分组抢答,进行识字比赛。 板块三、学习第1~3自然段,想象画面 学习活动二:听老师读课文第1~3自然段,整体感知美景。 (1)说一说:郊外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想一想:课文写了郊外哪些地方的美景? 预设:小河、河岸、田野。 (3)练读长句,读出节奏和重音。 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河岸上/垂下来的柳叶,拂过/妈妈和爸爸的头发,我和妹妹/看着都笑了。 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提示1:读出停顿和轻重变化,教师相机范读。 提示2:结合第3句话的朗读学写“像”字。 预设:左窄右宽,左右等高,口要扁,撇画匀,弯钩似驼背。 2.自由默读,圈画关键词句。 默读第1~3自然段,圈画出最能表达景色美的词句。 3.读思结合,想象美丽画面。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美景美美地读一读。指名朗读,要求:一人读,其他人闭眼想象画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评价。 提示1:品读描写河水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边读句子边想象:现在你来到小河边,看到了什么? 提示2:品读描写柳叶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柳树的颜色和姿态。 提示:引导学生抓住柳树静态和动态时的特点说“柳”。举例:柳树像温柔的妈妈,有着又长又绿的头发。春风吹来,她的长发随风飘扬,轻轻扫在我们的脸上,像妈妈温柔的手在抚摸我们。 提示3:品读描写田野的句子。 (2)引导学生想象田野的美景,如,走进田野,你仿佛看到了葱葱绿绿的_____。 追问:田野和绿毯有哪些相似之处? 预设:都是绿色的,都很柔软。 联系体验:上去躺一躺,打个滚,一定很开心。 4.配乐朗读第1~3自然段,整体感受美景。 板块四、指导书写 1.记忆字形,指导书写“匹、妹、波、纹”。 重点指导“匹、波”。 “匹”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在田字格内要把字放在田字格中间位置;最后一笔是竖折,不是竖弯钩。“波”右边的“皮”第一笔为横钩,第二笔的撇要注意穿插到“氵”的右下方。 2.学生描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