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综合合质质量量检检测测卷卷((BB卷)) 参考答案 1.C 项目三 下雨了 2.B 解析:由材料可知,做酸奶时,牛奶要 1.(1)√(2)√(3)×(4)√ 加热至接近沸腾,但不能沸腾。A和C选 2.C E 3.B 4.4 100 100 项描述的是完全沸腾。 5.(1)A(2)0℃(3)C(4)B 3.A 解析:温度越高,白糖溶解越快。 (5)B 解析:冰在未完全熔化成水前(冰 4.C 水混合物),温度保持0℃不变。 5.不准确 6.C (6)A 7.B 解析:加快溶解的办法有加热、搅拌和 6.(1)相同 不能(2)C (3)C 研碎。要保证酸奶菌粉的活性就要保持 (4)7 2 食盐(5)A 一定温度,不能将牛奶再次加热,所以只 能采用搅拌的办法加快溶解。 8.A 9.B 10.C 项目二 晒制海盐 1.A C D 2.A B C 3.蒸发皿 外焰 灯帽盖灭 不能 4.B 解析:食盐水能通过滤纸的小孔流 出,沙子不能通过滤纸的小孔,会留在滤 纸上。 5.C 6.C 解析:实验室的酒精不小心起火时,要 用湿抹布盖灭或在火焰上覆盖沙子熄灭。 7.B 8.A 9.A 解析:沙子和泡沫小球的轻重不同,沙 子会沉在水底,泡沫小球会漂在水面,可 以用水将泡沫小球和沙子分离。/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综合质量检测卷(B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考试分值:100分) 项目一 制作酸奶 材料:牛奶1升、酸奶菌粉2~3汤匙。 工具:锅、温度计、酸奶机、干净容器。 步骤:1.将牛奶倒入锅中,用中火加热至约85℃,接近沸腾但不要煮沸。 2.将加热后的牛奶冷却至40~45℃,温热但不烫手。 3.将酸奶菌粉加入冷却后的牛奶中,搅拌均匀。 4.将混合好的牛奶倒入干净容器,放入酸奶机中。在40~45℃的环境中发酵6~8小时。 注意事项:所有接触牛奶的器具都需要高温消毒,避免引入杂菌。(每空2分,共20分) 1.加热牛奶时,锅里冒“白气”了,“白气”是( )形成的。 A.牛奶受热分解成小液滴B.牛奶受热变成蒸气 C.牛奶中的水蒸发后凝结 2.加热牛奶时,看到( ),就可以停止加热了。 A.牛奶表面剧烈翻滚,冒出大量“白气” B.牛奶表面微微起伏,有少量“白气” C.牛奶往锅外飞溅 3.若想改善自制酸奶的口感,在发酵前可以往牛奶中加一些白糖,在( )时加入白糖,能最快溶解。 A.加热B.晾凉C.保温 4.白糖溶解在牛奶中后,牛奶的(。 A.上部最甜B.下部最甜C.各个部分一样甜 5.酸奶菌粉的最佳活性温度为40~45℃,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酸奶制作失败。晾凉牛奶时,用手摸容器判断牛奶的温度 (填“准确”或“不准确”)。 6.制作酸奶时用的所有器具都要严格消毒。为了准确测量牛奶的温度,下列测温方法不可取的是( ) 7.将酸奶菌粉加入牛奶中并确保菌粉完全溶解是保证酸奶制作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 )可以加快酸奶菌粉溶解在牛奶中。 A.加入酸奶菌粉后加热牛奶 B.用高温消毒后的筷子搅拌 C.加入酸奶菌粉后,将牛奶放到冰箱冷藏室 8.经过一夜的保温,酸奶制作好了。保温容器的内壁出现了很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 )形成的。 A.水蒸气遇冷凝结 B.酸奶中的水分离出来 C.酸奶受热熔化 9.酸奶菌粉可以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凝结,形成凝胶状结构,从而使牛奶变浓稠。目前市面上流行一种嚼着吃的酸奶,其制作方法是通过过滤将普通酸奶中的水分(乳清)分离出来,使酸奶中的蛋白质浓缩成固态。过滤的原理是不同物质的( )不同。 A.吸水性 B.颗粒大小 C.熔点 10.制作酸奶的器具清洗后,放在了厨房台面上。过了一段时间,器具都干了。原因是器具上的水( )了。 A.凝结 B.冷却 C.蒸发 项目二 晒制海盐 欢欢去海边游玩时,看到许多工人在海边的晒盐场晒制粗盐,并发现海水晒盐得到的海盐中还有许多沙粒,她认为可以用课本中分离食盐和沙的方法得到纯净的海盐,于是做了下列模拟实验。(每空2分,共32分) 1.分离食盐和沙时,欢欢用到的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