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35090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章末总结 (含答案)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5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3470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四章,八年级,2024,物理,学年,2025-2026
  • cover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章末总结 考点温度与温度计 例1 下列对生活中温度的估测,最接近客观事实的是(  ) A.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 ℃ B.东莞的昼夜温差可达30 ℃ C.让人舒适的室温约为26 ℃ D.冰箱保鲜室的温度约为-10 ℃ 例2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图1-甲中操作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图1-乙、丙分别是测量冰块和温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示数情况,则冰块的温度是     ,温水的温度是     。 图1 例3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图2中    (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图2-甲、乙中,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    ℃、    ℃。 图2 考点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其吸、放热情况 例4 请写出下列生活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并在括号中写出其吸、放热情况。 (1)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    (    ) (2)水烧开后,壶里的水变少了:    (    ) (3)蜡烛燃烧时流下“烛泪”:    (    ) (4)撕开冰棒的包装后,发现冰棒上有白色“粉末”:    (    ) (5)河面结冰:    (    ) (6)北方的冬季,外面冻硬的衣物变干了:    (    ) (7)洗澡时,浴室的镜子变模糊:    (    ) 例5 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大汗淋漓,这是人体一种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因为体表的汗液蒸发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人打开电风扇吹风会感到凉爽,这是因为吹风加快了汗液的    。深秋,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橘子树喷水,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橘子却没有被冻伤,这是因为水在结冰的过程中    (选填“吸热”或“放热”),使橘子的温度不至于太低,从而避免冻伤橘子。 例6———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都是水的不同形态。关于这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例7 关于“白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夏天打开电冰箱冷冻室门看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夏天气温骤降时河面上飘着的“白气”,是河面上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烧水时看到的“白气”,是壶中喷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例8 冬季,开着空调的教室中,常能在窗玻璃上看到一层水雾,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关于水雾和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它们均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外一侧 D.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 易错点拨 水雾、冰花分别是由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凝华而形成的,因此它们都出现在空气温度较高的一侧。如夏天玻璃窗上的水雾出现在室外一侧,这是因为室外的空气温度较高;而冬天玻璃窗上的水雾、冰花则出现在室内一侧,这是因为室内的空气温度较高。 考点物态变化的图像分析 例9 如图3-甲所示是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3-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 A.冰在0 ℃时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B.实验中冰的熔化时间是15 min C.图3-乙中,在图像BC段,甲图中温度计a和b的示数相等 D.图3-乙中,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例10 如图4所示是某学生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根据实验记录数据作出的水的沸腾图像。从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出:水的初温是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