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 【学习目标】 1.了解声音的反射及其应用。 2.了解超声、次声的特点及应用。 3.知道声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1.声音的反射及其应用。 2.超声、次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自主学习】 一、声音的反射 1.分辨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_____,人至少要离障碍物_____m才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 2.在天坛回音壁处,当人对着墙面低语,声波会沿着凹墙面经多次_____传给远处贴近墙壁的听者。 3.音乐厅的天花板上都做成凹凸不平且有“蜂窝眼”,这是为了_____。 4.声的_____是各种声技术的基础。 二、超声与次声:探测技术 1.物理学中,把振动频率高于_____Hz的声叫作超声;把振动频率低于____Hz的声音叫作次声。 2.根据_____技术,可以探测海底地貌,还可用来探测鱼群、潜艇的位置等。 3.医院里的B超机向人体发出超声波,根据人体不同位置反射回来的超声能量的不同,可观察母体中胎儿的发育情况。这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 4.利用次声波传播时能量_____,能传得很远。便于探测核爆炸的强度和位置。 5.有些自然灾害,如:_____等,在发生前会先发出次声,利用次声监测网进行监测,可以对灾害预警,从而减少损失。 三、水声通信与语音识别 1._____是唯一能在海水中有效进行远距离信息传递的载体。_____是潜水器与水面人员联系的主要方式。 2.声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正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_____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3.声识别技术的应用有_____和_____。 【归纳整理】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变成了超声波 B.圜丘上装有扩音器 C.站在圜丘上说话时,声音传播得更快 D.反射的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 2.如图是手机内置有超声波识别系统,手机发出超声波遇到手指上凸凹不平的指纹A、B、C、D、E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27ms、0.41ms、0.27ms、0.41ms、0.19ms,可求出手指与手机平面的距离,则该处指纹的大致形状是( ) A.B.C. D. 3.如图所示的物体或情景在工作或发生过程中产生次声波的是( ) A.通过B超机检查身体 B.超声波传感器 C.超声加湿器 D.核爆炸 4.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特点,下列各例中利用超声波能量大的是( ) A.医院利用B超机检查体内情况 B.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食物及障碍物的位置 C.超声波加湿器使药液雾化后让病人吸入治疗咽喉炎症 D.用超声波探测水库大坝是否有空隙裂缝 5.次声波能够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下列事例应用这个特点工作的是( ) A.胎儿身体状况诊断 B.回声测深仪 C.眼镜清洗 D.地震监测 【课后巩固】 知识点1:声音传递信息与能量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诗人通过响度判断出琵琶的声音 B.用大小相同的力弹奏不同的弦,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C.诗人感觉琵琶声“如急雨”“如私语”,说明了声能传递信息 D.琵琶声能传到诗人的耳朵,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2.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诗人通过这句诗赞美了琵琶女的娴熟、高妙的演奏技巧,用随意弹奏的琴声来表达内心的情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琵琶发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优美的琵琶声一定是乐音 C.拨动更细的琴弦,发出的音调更高 D.诗人听曲后泪湿青衫,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3.如图所示是汽车领域广泛利用AI(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人与车”全场景自然交互的情景。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B.语音助手对指令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