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评价作业(六)3.3碳酸氢钠和碳酸钠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纯碱的认识错误的是(B) A.组成:由碳、氧和钠三种元素组成 B.性质:能与BaCl2、NaCl等盐溶液反应 C.用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等的生产 D.生产:侯氏制碱法 2.有一种浸洗瓜果的“果蔬洗盐”,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用“果蔬洗盐”溶液浸洗瓜果有助于消除瓜果表面的残留农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果蔬洗盐”溶于水配成溶液后的pH=7 B.从物质类别看,“果蔬洗盐”属于化合物 C.“果蔬洗盐”溶液浸洗瓜果不涉及化学变化 D.往“果蔬洗盐”中滴加足量的食醋,会有气泡冒出 3.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下列关于酸、碱、盐的生产或应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 A.苛性钠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也可用于食品干燥剂 B.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又可作面点发酵剂 C.消石灰可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也可用于处理酸性污水 D.石灰石可制生石灰,也是炼铁的原料 4.下列各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化学反应且溶液总质量不变的是(A) A.氢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 B.氢氧化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C.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D.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5.下列各组离子在pH大于7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A.K+、Na+、N、C B.Mg2+、K+、N、Cl- C.Na+、N、Cl-、S D.K+、Ag+、N、Cl- 6.实验室里有甲、乙、丙三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各一种。为了鉴别这三种溶液,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产生的现象如表所述。则依据实验现象作出的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B) 实验 内容 甲+乙 乙+丙 甲+丙 实验 现象 有气泡冒出 有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A.溶液甲一定是碳酸钠溶液 B.溶液乙一定是碳酸钠溶液 C.甲、丙混合无现象说明没有发生反应 D.溶液丙可能是氢氧化钡溶液 7.某化学小组参观制碱厂后,绘制了该厂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如图 所示。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流程Ⅰ是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Ca(OH)2和Na2CO3,二者加入的顺序可以颠倒 B.过滤Ⅰ得到的沉淀成分有Mg(OH)2和CaCO3 C.通入NH3的主要作用是形成碱性溶液,有利于CO2的吸收 D.碳酸氢钠首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原因是其溶解度较小 8.在学习碳酸钠性质的课堂上,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实验①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酸性 B.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实验③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反应后的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D.三个实验均有明显现象,体现的是碳酸盐的共同性质 9.下到除杂方法正确的是(B) 选项 物质(括号 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CuSO4溶液 (H2SO4) 加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B CaCl2溶液 (HCl) 加过量CaCO3,再过滤 C CO2(CO) 点燃 D C(CuO) 通灼热的CO 10.如图为NaHCO3的转化和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转化①化学方程式为NaOH+CO2NaHCO3 B.转化②碳酸钠的稳定性强于碳酸氢钠 C.转化③是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 D.转化④中先通入CO2后通入NH3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 11.(12分)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赢得了 声誉。 (1)侯氏制碱法的主要产品是Na2CO3,其俗名是 纯碱、苏打 。 (2)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在浓氨水中加入NaCl粉末,配成饱和氨盐水,用下列装置制备NaHCO3,反应为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甲 乙 丙 丁 戊 ①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 CO2↑ 。 ②乙装置中试剂X可吸收HCl,但不与CO2反应,气流的进气接口为 c (填“b”或“c”)。 ③甲~丁四个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B (填字母)。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甲丙丁乙 D.甲丁丙乙 (3)若使用戊装置作为制取CO2的发生装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