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43718

2025年秋部编版语文四上 语文园地三(教案+课件)

日期:2025-11-0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46502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语文,2025,年秋部,编版,园地,教案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语文要素】 2.能正确搭配动物和它的“家”,知道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 3.通过比较句子,体会表达的准确性。【语文要素】 4.积累与秋天有关的气象谚语。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比较句子,体会表达的准确性。 2.积累与秋天有关的气象谚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重点) 2.能正确搭配动物和它的“家”,知道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重点) 一、交流平台:观察的方法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说说本单元课文中让自己印象深刻的表达、准确生动的语句,以及从中感受到的作者进行连续细致观察的表现。 2.出示“交流平台”的三个例句,朗读句子,交流其中有哪些作者连续细致观察的表现。 (1)如,第二个例句有对爬山虎的脚的变化的观察;第三个例句,不仅观察了蟋蟀住宅外部的特点,还倾听了蟋蟀的歌声。 (2)阅读泡泡框中的提示,体会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 3.迁移运用。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及时记录下来,为自己的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二、词句段运用:为动物找家 1.谈话:在这单元我们研读了蟋蟀的住宅,了解了燕子窝,你还知道其他动物的家吗?谁来说一说鸟的家称作什么? 学生自由说。 教师点评:根据大家的回答,我们知道了鸟的家,可以叫鸟窝,也可以叫鸟巢。语言表达具有多样性,同一个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叫法。 根据示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表达。 2.结合生活实际、借助图片或视频感知“圈、厩、棚”等动物的住所。 (1)将不同动物和它的“家”用线连起来。 (2)让学生尝试连线,在交流汇报中体会表达的丰富性。注意有些词语的搭配是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如,“厩”只能与“马”搭配组成“马厩”一词,“狗”的住所只能称为“狗窝”而非“狗洞”(狗洞指的是供狗进出的通道)。 3.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说说更多类似的词语,并鼓励积累、运用。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比较句子,体会表达的准确性。(重点) 2.积累与秋天有关的气象谚语。(难点) 一、词句段运用:体会表达的准确性 1.初步感知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 (1)(课件出示两组句子)采用师生、同桌、男女生合作等多种形式朗读句子,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 (2)深入思考,句子加上加点词语后,意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读句子,讨论,并交流。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师总结并出示课件: “逐渐”一词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而不是一下子变成灰色的。这个词语让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最多”一词,说明隧道最深有九寸,从中能够体会到作者一定经过反复观察,甚至是测量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作者的观察是耐心而又细致的。 2.在充分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整体朗读。读“逐渐”时可通过拉长语音,感受时间推移的过程;读“最多”时可加重语气,体会对蟋蟀住宅描写的精准。从而体会意思的不同,以及表达的准确性。 3.放手让学生在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中找出这样表达准确的句子,通过品读,感受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 二、日积月累:与秋天有关的气象谚语 1.(课件出示谚语)先引导学生自读,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体会谚语短小精练、朗朗上口的特点。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谚语的理解,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相机进行讲解。同时感受先民善于观察、善于总结的品质。 (1)立了秋,把扇丢:立秋以后,天气转凉,不再需要用扇子。 (2)二八月,乱穿衣:形容初春和初秋时天气冷热多变,人们穿衣服没有一定之规,有的人捂得严实,有的人则穿着轻薄。 (3)夏雨少,秋霜早:如果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