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历史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843806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知识点详解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1次
大小:1839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张
八年级
,
上册
,
历史
,
第七
,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
知识点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知识点详解 知识点1:义和团运动 一、起源与发展 义和团起源于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这些原本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逐渐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二、清政府的态度转变 清政府最初对义和团持剿灭态度,但随着义和团势力的壮大和反帝斗争的深入,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的力量对抗外国侵略者,转而采取“招抚”政策,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三、主要活动 义和团在京津地区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并通过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等方式,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和抵制。这些活动体现了义和团鲜明的反帝立场和斗争精神。 四、口号与局限性 义和团在兴起过程中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其中,“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其抱有幻想。此外,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说法,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五、影响与意义 义和团运动虽然最终遭到了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的联合镇压,但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勇于斗争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对人民的残酷镇压。义和团运动对于推动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反抗外来侵略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研读: 这个揭帖宣传了哪些主张 你怎样看待这些主张 这个揭帖反映了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方式及目的。义和团认为当时的民族危机是帝国主义造成的,主张通过武力将列强赶出中国,主张“扶清灭洋”。这一主张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神助拳”“全是教堂止住天”等内容,反映了义和团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知识点2:抗击八国联军 一、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 背景:义和团运动迅速崛起,引起外国侵略者的密切关注。 1900年5月底,英、俄等国调遣军队进驻北京使馆,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做准备。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义和团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八国联军死伤多人,被迫撤回天津。 各国联合舰队攻占大沽炮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慈禧太后在御前会议上发布“宣战”诏书,鼓励清军和义和团围攻教堂和使馆区。 围攻使馆区使清政府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成为列强扩大侵略的借口。 三、天津保卫战与义和团的失败 天津的义和团在清军帮助下,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争夺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 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在天津保卫战中壮烈殉国。 1900年7月中旬,天津失陷。 1900年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 慈禧太后在逃跑途中下令剿杀义和团,并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结果和影响: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四、八国联军的暴行与侵略本质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报复性的屠杀、劫掠。 这些行为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思考1: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1)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反侵略的伟大气魄和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列强的顽强反抗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2)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3)义和团运动对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思考2: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1)主观上: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025-09-18)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025-09-18)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课件)(共24张PPT+视频)—初中历史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共24页)(2025-09-18)
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025-09-18)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025-09-18)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