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48283

5《七律·长征》课件

日期:2025-10-0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216348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七律·长征,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七律·长征 新课导入 同学们,几十年前,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第1课时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是诗的一种,每篇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字押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七律知识知多少? 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地,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朗读的时候要体现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感。 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借助注释和插图,想想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 自读要求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万 水 千 山 只 等 闲。 五 岭 逶 迤 腾 细 浪, 乌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 / / / / / / / / ténɡ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分诗歌节奏。 首联 颔联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 三 军 过 后 尽 开 颜。 / / / / / / / / / mín 颈联 尾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气势雄伟,诗中指山势高大、险峻。 “万”和“千”都不是实数,形容山无数,水无数。 小浪花。 高耸入云的山崖。 诗中指红军队伍。 全都喜笑颜开。 七律·长征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红军长征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最后取得了胜利。 书写指导: 第2课时 复习导入 回顾旧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导入新授。这节课我们继续去领略英雄们的豪迈气概。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细读全诗 首 联 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体现了红军战士不怕长征途中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 红军在这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从这联诗中的哪个词可以体会出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说明了红军长征路上困难多、艰险多。 我会说:千山万水、千难万险。 同学们,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诗人很难一一记叙,那么诗中提到了走过的哪些地方?你们能找到吗? 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桥、岷山。 红军战士面对千难万险,怕不怕?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只是把困难当作平平常常的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诵读时,语气坚决,充满信心。 要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小结:这一联总写,诗人直接点出长征的艰难,以及面对困难时红军的态度。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颔 联 在长征途中,红军得面对万水千山的险阻。看,这五岭山脉和乌蒙山是什么样的呢?诗中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的呢? 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夸张 对比 五岭山脉 逶迤 乌蒙山 磅礴 那“细浪”“泥丸”是什么样的呢? 细浪 泥丸 这逶迤的五岭连绵千余里呀!为什么在红军眼里像是“起伏的微波细浪”?磅礴的乌蒙山多么高呀,为什么在红军眼里像是“滚动的小小泥丸”呢? 小结:颔联不仅写出了长征的艰难,而且展现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形象。山岭险峻,红军根本没放在眼里。从这里可以看出红军战胜困难的无畏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颈 联 说一说:金沙江和大渡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以动写静 颈联 金沙江 金沙水拍云崖暖 现在,你们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 欢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