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基础型作业 【大主题情境样板】鲁迅先生不仅是文学家,还是思想家、教育家。学校开展以“致敬民族脊梁———鲁迅先生”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 探寻人物生平 【生平概览】小贵同学搜集到了一份有关鲁迅先生人物档案的资料,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人物档案 姓名:鲁迅(周树人) 籍贯:浙江绍兴 生平:◇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 ◇1902年,赴日本留学,后弃医从文 ◇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36年,病逝于上海,万人送葬 鲁迅先生一生都在用锋利的文字战斗。他对旧社会的黑暗深恶痛疾,对那些麻木不仁的看客更是毫不留情。当某些“正人君子”之流对民众的苦难不以为然时,他却像一位严谨的jiào duì① 校对 员,仔细检查着那个病态社会的每一个错字。他从不草率下笔,每篇文章都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封建礼教的毒瘤。即使生活中偶有yōu② 悠 然品茶的时光,他依然惦记着那些被压迫的灵魂。他嘱咐中国青年要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之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那些想mǒ③ 抹 杀真理的人,最终都被他的文字击垮。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上的字词。 jiào duì① 校对 yōu② 悠 然 mǒ③ 抹 杀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深恶痛疾 B.不以为然 C.草率 D.嘱咐 【解析】B.“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3.【人物资料】下面是小阳同学搜集到的与鲁迅先生相关的资料,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鲁迅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且介亭杂文》等。 C.《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回忆性小说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均出自《朝花夕拾》。 D.《回忆鲁迅先生》作者萧红,原名张迺莹,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解析】C.《朝花夕拾》是回忆性散文集。 4.【手法品鉴】[教材语法补白]下面是小黔同学搜集到的有关鲁迅的作品,其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D ) A.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孔乙己》) B.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藤野先生》) C.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药》) D.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热风》) 【解析】D.该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任务二 致敬民族脊梁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小语同学拟制作《民族脊梁·鲁迅小传》,请你帮他一起完成。 5.小语同学提供了一份材料,请你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围绕“民族脊梁”为小传写一段卷首语。 材料 文学作品中的“脊梁” 作品 意义 《狂人日记》 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热风》《坟》 以杂文为“匕首投枪”,直指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残余。 《阿Q正传》 通过阿Q的“精神胜利法”,呼吁民族自我革新。 《中国人失掉 自信力了吗》 针对当时社会的悲观论调进行批驳,鼓舞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 尊敬的读者: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鲁迅是一位卓越的人物。他不仅是文学巨匠,也是思想先驱。他的作品如手术刀般剖析社会问题,直指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残余,呼吁民族自我革新。想要更深刻地理解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