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50174

1.1第1课时 三角形的边和角 课件(共27张PPT)-初中数学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12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12142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八年级,2024,苏科版,数学,初中
  • cover
(课件网) 第1课时 三角形的边和角 第1章 1.1 三角形中的线段和角 1.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及三角形的边和角之间的关系.(重点、难点) 2.能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三角形的边和角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重点) 学习目标 课堂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边、角具有什么性质?边、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问题1 尝试能否画出以下列长度的线段为边的三角形?为什么? 提示 通过尝试不能画出以上长度的线段为边的三角形,因为小学里我们学过,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问题2 如何证明上述结论呢? 提示 如图,因为BA+AC是连接B,C两点的折线长度,BC是连接B,C两点的线段长度,根据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可知BA+AC>BC.同理,AC+CB>AB,AB+BC>AC. 知识梳理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 第三边. 大于 问题3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你能证明吗? 提示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证明:设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a,b,c.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a+b>c,移项得a>c-b,也就是c-ba可得b>a-c,即a-cb可得c>b-a,即b-aAD+DB. 例1 证明 在△ACD中,AC+CD>AD(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AC+CD+DB>AD+DB(不等式的性质). 即AC+CB>AD+DB. 如图,P是△ABC内的一点,连接PA,PB. 求证:AP+BPAC,尝试通过折纸的方式比较∠B和∠C的大小. 提示 把AC沿∠A的平分线AD翻折,如图,因为AB>AC,所以点C落在边AB上的点C'处.所以∠AC'D=∠C.由∠AC'D=∠B+∠BDC',可得∠AC'D>∠B,所以∠C>∠B. 知识梳理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较大的边所对的角也比较大.较大的角所对的边也比较大. 如图,在Rt△ABC中,∠C=90°,比较AB和BC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例2 解 AB>BC. 理由:在Rt△ABC中,∠C=90°,∠A+∠B=180°-∠C=90°, ∴∠C>∠A. ∴AB>BC(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较大的角所对的边也比较大). 如图,在△ABC中,AB∠C(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较大的边所对的角也比较大). ∴90°-∠B<90°-∠C(不等式的性质). ∵AH⊥BC,∴∠AHB=∠AHC=90°. ∴∠B+∠BAH=90°,∠C+∠CAH=90°. ∴∠BAH=90°-∠B,∠CAH=90°-∠C. ∴∠BAH<∠CAH. 三、拓展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5和5,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例3 解 (1)若2.5为腰长,则2.5+2.5=5, 出现了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 (2)若5为腰长,则2.5+5=7.5>5, 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构成三角形, 所以三角形的周长为2.5+5+5=12.5. 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两边之差<第三边长<两边之和. 反思感悟 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7,第三边长为奇数,求第三边的长. 跟踪训练3 解 设第三边的长为x, 根据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x<2+7,即x<9, 根据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得x>7-2,即x>5, 所以x的值大于5小于9,又因为它是奇数, 所以x只能取7. 1.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较大的边所对的角也比较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