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50294

1.3第二课时证明(课件)-初中数学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360620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二,课时,证明,课件,初中,数学
  • cover
1.3 第二课时证明 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明确概念与基本性质 能准确识别并定义三角形的外角.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外角的基本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理解并掌握外角和定理 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外角等于不相邻两内角和)来进行 角度计算或证明角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图形中有多个三角形或 复杂关系时,提供重要的解题思路. 学习目标 (1)按题意画出图形; (2)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结合图形,在“已知”中写出条件, 在“求证”中写出结论; (3)在“证明”中写出推理过程. 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有时需要添加辅助线. 添辅助线的过程要写入证明中. 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 证明几何命题时,表述格式一般是: 新知探究 你能用数学语言推理证明这个结论吗? 证明:命题“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是真命题. 已知:如图,∠BAC,∠B,∠C是△ABC的三个内角. 求证:∠BAC+∠B+∠C=180°. 证明:如图,过点A作直线MN∥BC, 则∠B=∠MA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同理,∠C=∠NAC. 故∠BAC+∠B+∠C=∠BAC+∠MAB+∠NAC=180°. 新知探究 A B C M N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2)几何语言:△ABC中,∠A+∠B+∠C=180°.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辅助线是为了证明需要在原图上添画的线.(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 添加辅助线,可构造新图形,形成新关系,找到联系已知与未知的 桥梁,把问题转化,但辅助线的添法没有一定的规律. 辅助线 新知探究 课堂活动:神秘的“外来角”与“留守角” D 外角 同学们,欢迎来到神奇的‘三角形世界’!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 三角形家族的一个基本秘密———内角和定理. 我们还认识了一种出现在三角形边界上的特殊角度———外角. 新知探究 A B D C D 外角 如图所示,延长AB与点D,在点B处除了∠ABC以外还有一个角 是∠CBD,这样的角叫作三角形的外角. 一个三角形有6个外角. 新知探究 A B D C 新知探究 提问:在顶点B,外角∠ABD和它的邻居———相邻的内角∠ABC之间 有什么关系呢? ∠ABC+∠CBD=180°,三角形一个内角与他相邻的外角互补. D C B A 思考:三角形还有另外两个内角———顶点A的内角∠BAC和顶点C的 内角∠ACB. 它们都在“家”的内部,远离这个“外来者∠CBD.” 这三个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新知探究 动手测量 : 发现线索 动手操作:分小组活动,每组成员各随意画出2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A、∠B、∠C)和∠B的外角度数.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A ∠B ∠C ∠B的外角 ∠A+∠C △A1B1C1 △A2B2C2 △A3B3C3 △A4B4C4 △A5B5C5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A ∠B ∠C ∠B的外角 ∠A+∠C 新知探究 动手测量 : 发现线索 通过测量我们发现:∠B的外角等于∠A+∠C; 所以得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新知探究 例.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是BC延长线的一点,连接AE交CD 与点F,若∠B=∠D,∠1+∠2=180°. (1)若∠E=25°,∠D=60°,求∠2的度数; (2)判断AD与BC的位置关系,说明理由. 典例分析 解:(1)∵∠1=∠AFC,∠1+∠2=180°, ∴∠AFC+∠2=180°. ∴AB∥CD. ∴∠DCE=∠B. ∵∠D=∠DCE=60°, ∵∠1=∠DCE+∠E,∠E=25°, ∴∠1=60°+25°=85°. ∵∠1+∠2=180°, ∴∠2=18 °-∠1=180°-85°=95°. 对顶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典例分析 例.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是BC延长线的一点,连接AE交CD 与点F,若∠B=∠D,∠1+∠2=180°. (2)判断AD与BC的位置关系,说明理由. 解:AD∥BC,理由如下: 由(1)可知AB∥CD, ∴∠B=∠DCE. ∵∠B=∠D, ∴∠D=∠DCE. ∴AD∥BC. 典例分析 1.如图,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