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50738

1.1.2 生物的特征 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3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8519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1.2,生物,特征,教学设计,人教,2024
  • cover
第二节 生物的特征 课程:初中生物学 教材:初中生物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章节:第二节 生物的特征 教材分析 本节课围绕生物的共同特征展开,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生物基本生命特征的全面认识,明确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教材通过生石花与钟乳石等实例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并借助图文结合的方式,系统介绍了生物的六大共同特征:由细胞构成、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特性。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经验,注重观察与实例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生命观念。学习难点在于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以及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综合判断标准。教材通过层层设问和实例引导,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为后续学习各类生物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动植物和生命现象的初步知识,对生物的外部特征和生活环境有简单的认识,但对生物本质特征的理解尚不深入。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观察和提问,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容易被直观现象吸引,难以把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本节重点是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特别是区分生物与非生物,难点在于认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以及理解呼吸、营养、遗传等生命活动的普遍性。教学中需借助图片、实例和实物观察,帮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逐步建立科学的生物学概念。 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通过观察常见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概括生物的基本生命特征,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 科学思维:在对比分析不同生物与非生物实例的过程中,运用归纳与推理的方法,判断物体是否具有生命。 探究实践:借助图片和实物观察,结合生活经验与小组讨论,描述生物的六大基本特征及其表现形式。 态度责任:通过对生物特征的探讨,增强探索生命现象的兴趣,初步形成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特征。 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包括由细胞构成、需要营养、能呼吸、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繁殖、具有遗传变异特性。 应用生物特征判断具体实例是否为生物。 教学难点 区分生物的生长现象与非生物的物理增长。 理解病毒作为非细胞生物的特殊性。 掌握植物与动物获取营养方式的不同特点。 课堂导入 在自然界中,有些物体看似具有生命特征却并非生物,例如岩洞中的钟乳石能够“生长”,但并不具备生命的本质;而生石花虽然形似石头,却能进行繁殖和代谢,是真正的生物。这种现象引发了我们对“生物”定义的深入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植物不能移动,为什么被归为生物?动物和人类的活动具有反应性和目的性,这又体现了哪些生命特征?事实上,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生物,需要依据一系列共同特征,如细胞结构、营养获取、呼吸作用、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生长繁殖以及遗传变异等。这些特征构成了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标准。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现象,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生物的本质和生命活动的规律。 探究新知 生物的共同特征 (一)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创设情景 在自然界中,我们能看到许多形态各异的生物,从微小的细菌到高大的树木,从飞鸟到人类。那么,这些看似不同的生物,它们的基本结构是否也完全不同呢?其实,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类,它们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一个基本的结构单位。 教师引导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构成我们身体的最基本单位是什么吗?植物和动物的身体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展示图1-1和图1-2,引导学生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和手臂肌肉细胞的结构特点。 图1-1 洋葱与洋葱根尖细胞 图1-2 手臂肌肉与肌细胞 教师进一步引导:“图中显示,植物的根尖是由许多排列整齐的细胞组成的,而人的手臂肌肉也是由许多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