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春季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水平检测八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5.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44分(1-21题,每小题2分。以下各题均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在答题卡内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标号涂黑) 1.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告全国同胞书》 D. 《中国土地法大纲》 2. “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歌曲中的“中国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土地改革顺利完成 D.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 “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歌词中西藏人民“苦变甜”的历史始于( ) A. 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B. 香港、澳门的回归 C. 西藏地区的和平解放 D. 西藏自治区成立 4. 历慎思同学整理了关于抗美援朝的笔记:①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②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争;③美国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④美军飞机不断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中国边境地区。笔记反映了抗美援朝的( ) A. 背景 B. 过程 C. 结果 D. 意义 5. 美国人大卫在《最寒冷的冬天》一书中写道:“如果说中国当时还缺少把美国人赶出台湾的武器,那么他们利用充裕的人力,他们的独创性和战士的勇敢,在朝鲜半岛与美国人平分秋色。战争结束后,每个人都不得不另眼看待这个正在缓缓升起的东方大国。”材料表明( ) A. 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B. 通过这场战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 战争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外交环境 D. 中国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6. 下面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 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B. 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C. 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 “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7. 到1950年底,山西新解放区完成了土地改革,实现了广大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某村翻身的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变为良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表明土地改革( ) A.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C 彻底改变了农村落后面貌 D. 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8. 新中国初期的教科书插图中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工人头戴工作帽,身穿工作服,在工厂劳动; 农民头包白毛巾,身穿圆领对襟或单衣,在农田、果园劳作;妇女一改此前的纤弱形象,呈现出 劳动妇女的健康美。这说明新中国初期 A. 努力贯彻“双百”方针 B. 建设民主政治 C. 倡导热爱劳动的新风尚 D. 力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9. “在1952年、1953年,甚至把建设急需的理工科大学生,提前一年毕业分配。1953年暑期高校毕业生分配的基本方针是:集中使用,重点配备。配备的重点是基本建设的施工、设计方面和高校的助教、研究生。1953年寒假重点分配到重工业、国防工业各部门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43%。”这是因为( ) A. 社会主义改造急需人才 B. “一五”计划建设迫切需要 C. 土地改革成果需巩固 D.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10. 1954年6月底,陈云就编制五年计划提出“按比例发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