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骑鹅旅行记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他的世界发生的变化。 2.借助目录里的标题,猜想故事情节,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他的世界发生的变化,并感受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引入新课 简介作品 1.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鲁滨逊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相信大家对鲁滨逊的荒岛经历和汤姆索亚的山洞历险印象深刻。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另外一部外国文学名著的节选,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2.出示课题,齐读。 3.出示作品简介: 《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本书的作者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 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饶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使她成为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 板块二 梳理内容 整体感知 1. 课文是这部名著的节选,那么它在整个故事的哪个部分呢?(预设:开头) 出示目录,引导学生了解节选的位置。 2.初读节选部分,完成情节梯 课文为我们选取了男孩儿尼尔斯刚刚变成小狐仙之后的一段精彩描写。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思考:尼尔斯在寻找小狐仙讲和的过程中,与小动物之间发生了哪些事?用小标题的方式完成下面的情节梯。(出示课堂作业本p21第一题) 小结:看,孩子们,仅用一张图,我们就可以把长长的文章用简单的语言将故事情节梳理清楚了。 板块三 聚焦变化 感受人物 1.出示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尼尔斯因为做了错事变成了小狐仙,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课件出示“学习提示”,标红主要问题) ①出示预习单,发现异同:请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三个同学的梳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课件出示学习单) ②反馈交流: ◆预设相同点:尼尔斯变小、变弱、能听懂动物说话、被小动物报复。 ◆预设不同点: 将动物报复尼尔斯的行为一一列举。 将发生在尼尔斯身上的变化整合为“自身的变化”,将动物们的报复行为整合为“外界的变化”,即将所有的变化进行了分类。 教师点拨:运用整合和分类的思维方式,可以将有关变化的信息梳理得更加清晰明了。 ③情节梳理,明确长文短学的方法:通过梳理,我们发现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他的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变小、变弱,能听懂动物说话了,同时也从欺负动物变成被动物报复了。(板书:小、弱、听懂、被报复) 2.回读情节,聚焦“变”,畅聊精彩 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他的世界发生了那么多不可思议的变化。阅读时,哪个变化让你觉得特别神奇、特别有意思,印象特别深刻呢?快速回文浏览,待会儿和大家分享。 交流互动,分享感受。(课件随机出示文本) 总结:同学们分享的情节多么神奇,语言多么有趣,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根据情节,初评人物。 (1)初识形象:同学们,读着这些神奇有趣的情节,你觉得尼尔斯是个怎样的孩子?(教师随机板书) 预设:淘气、顽皮、不懂事等。 (2)尼尔斯真的只是这样一个淘气、顽皮、不懂事的孩子吗?按照我们以前阅读名著的经验,每个人物的特点常常是多样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再一次去关注情节,体会人物形象,也许我们对尼尔斯会有新的认识。 (3)独立学习,回文批注:快速回读课文,抓情节探寻尼尔斯新的形象,在文中做好圈画批注。 4.小组合作,探究分享新观点。 (1)明确要求,开展活动。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2)交流依据,丰富形象。根据各小组板贴进行梳理点评。 3.链接“平台”,凸显评价多角度。 我们抓住了尼尔斯的变,在情节的发展中既发现了他是个淘气、顽皮的孩子,同时也感受到了他勇敢、负责、体贴父母等特点。正如“交流平台”所说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