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1.背景: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 2.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的目的: 材料一: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②清政府内部出现洋务派,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科技。 ③世界潮流:工业革命的影响 目的: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解决内忧外患 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代表人物及主张: 恭亲王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 口号: 前期:自强(创办军事工业) 后期:求富(创办民用工业) 4.洋务运动的成果: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代表: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建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 性质:封建官办企业。 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直接目的:辅助军事工业。解决军事工业在资金、运输、燃料等方面的困难。 代表: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形式:官督商办、官商合办 性质: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③筹划近代海防: 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发展近代教育:创办新式学堂,培养近代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选派了一批留学生。 金陵机器制造局制造的枪炮 福建船政局 北洋水师官兵合影 留美幼童 5.结合下列材料,评价洋务运动 材料一 洋务运动包罗孔多,但大致而言,其核心或主导的东西可以归为二端:(一)在这个过程中所建立的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二)创置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诸种近代设施。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一小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 ———德国首相·俾斯麦 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②一定程度抵制外敌侵略;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③不变革封建制度,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以失败而告终。 边疆危机 边疆危机: 事件 经过 结果 19世纪中后期 美日侵略台湾 19世纪60年代,美国军舰进犯台湾 1874年,日本进攻台湾南部 19世纪中后期,东南海疆面临威胁 新疆危机 1864新疆爆发内乱。 1865阿古柏入侵新疆。 1875年左宗棠发兵平乱 1878年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左宗棠收复新疆大部 1884年,新疆设行省 1883 中法战争 1894-1895 甲午战争 1884马江海战,福建水师覆没,福州船政局被毁 1884法军进攻台湾,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击退法军。 1885镇南关大捷 1885年台湾建省, 强化对台湾的管辖 1885法国占领越南, 西南门户洞开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1879,日本吞并琉球,宗藩体系的逐渐瓦解 (2)中法战争马尾海战,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3)1885年,在台湾设省 引发了清廷内部“海防”和“塞防”之争 1.西北边疆 2.西南边疆 3.东南边疆 (1)1883—1885,中法战争爆发,镇南关大捷, 法军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