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53327

课时分层作业7 自由落体运动

日期:2025-09-19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3290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时,分层,作业,自由落体,运动
    课时分层作业(七) 1.C [玻璃筒内有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由于受到空气阻力,下落快慢不同,故A、B错误;玻璃筒内没有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不受空气阻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下落得一样快,故C正确,D错误.] 2.CD [从树上落下的核桃所受阻力相对重力来说很小,可看成做自由落体运动,而从树上落下的树叶所受阻力相对重力来说较大,不能看成做自由落体运动,选项A、B错误,C正确;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核桃和树叶不受空气阻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快慢相同,同时落地,选项D正确.] 3.C [羽毛和石块在月球上下落时不受空气阻力影响,下落时的加速度相同,所以它们同时落地,C正确.] 4.A 5.B [相邻两水滴均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有两水滴间的距离Δh=gt2=gtΔt+,随时间t的增大,水滴间距越来越大,故A错误;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质点在连续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差为Δs=aT2,可知相邻水滴之间的距离之差保持不变,为Δh'=g(Δt)2,故B正确;设后落下的水滴运动的时间为t,则先落下水滴运动的时间为t+Δt,根据v=gt,v'=g(t+Δt),可知相邻水滴之间的速度之差Δv=g-gt=gΔt,Δt为定值,则相邻水滴之间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故C、D错误.故选B.] 6.C [设物体下落总用时为t,则最后1 s内的位移Δh=gt2-g(t-1)2,代入数据求得t=2 s,故物体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h=gt2=20 m,C正确.] 7.C [两小球落地时间差为后落地小球运动绳长距离所用时间,而先着地小球的末速度即为后落地小球在绳长距离运动的初速度,若高度增加,初速度增大,则运动时间减少,C正确.] 8.解析:(1)根据自由落体位移与时间关系式可知,在t=0.02 s内的位移约为2 mm;则应选择最初两点之间的距离约为2 mm的纸带,这样的纸带打第一个点时的速度为零. (2)为保证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需要小球的重力远大于所受阻力,所以选择密度大的小铁球,故选D. (3)根据x=g0t2 可知选择x为纵坐标、t2为横坐标,图像为直线. 斜率k=g0 可得g0=2k. (4)所测加速度略小于当地重力加速度,可能是小球受空气阻力或纸带受限位孔、打点计时器振针的阻力作用. 答案:(1)2 (2)D (3)t2 2k (4)小球受空气阻力或纸带受限位孔、振针的阻力作用(合理即可) 9.解析:(1)滴水的周期就是水滴下落的时间,所以t'=,由h=gt'2得g=. (2)描点如图所示,求出斜率k=g可求得g,解得g≈9.6 m/s2. 答案:(1)g= (2)见解析图 9.6 m/s2 10.BCD [由题图可以知道每两个相邻的点之间的距离差是一样的,由Δs=at2可知,a=,B、C正确;位置3的瞬时速度的大小为2、4之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所以v3=,D正确;由于v3=v1+a·2T,故v1=v3-2aT=-2××T=,A错误.] 11.B [树枝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h的过程满足h=,下落3h的过程满足3h=g(t1+t2)2,联立解得,树枝从A到B的运动时间t1与从B到C的运动时间t2之比为,A错误;树枝从A到C的平均速度为,B正确;树枝从A到C中点位置的瞬时速度为v=,C错误;树枝在C点的速度与在B点的速度之差为Δv=,D错误.故选B.] 12.解析:(1)由题意可知,根据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gt2 得t=2 s 则雨滴落地的速度大小v=gt=20 m/s. (2)雨滴在第1 s内的位移为 h1==5 m 则雨滴落地前最后1 s内的位移大小为 h2=h-h1=15 m. (3)由题知窗口的高度为h3=2 m,设屋檐距窗口上边框h0,雨滴从屋檐运动到窗的上边框时间为t0,则 h0= 又h0+h3=g(t0+Δt)2 联立解得h0=4.05 m. 答案:(1)20 m/s (2)15 m (3)4.05 m 1 / 3课时分层作业(七) 自由落体运动 说明:单选题每小题4分,多选题每小题6分,本组卷网,总分68分 ?题组一 影响物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