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54373

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28张PPT)+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9-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153524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7课,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课件,28张
    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标要求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识读文字、图片等史料,知道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口号、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等基本史事,体会中国人民勇于抵抗侵略的爱国精神。 2.通过联系过去所学条约,分析《辛丑条约》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中国军民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知道《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 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导入 展示图片《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义和拳议事厅旧址》和《天津市天下第一团总坛口遗址》,提出相关问题,引入新课程。 遗址文物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过渡:义和团是怎样的组织?在中国步入20世纪之际,它做了哪些事情?又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任务一 知道义和团运动 1.义和团运动的背景 展示《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形势图, 指出义和团的来历和组成,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结合材料,概括义和团运动的背景。 补充材料,讲述传教士活动猖獗的基本情况, 他们(传教士)中不无为信仰而来华传教者,也有的在传播西学和兴办文教慈善事业方面作出过贡献,但就总体而言,传教士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进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攘夺中国利权,起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的作用。 ———李侃《中国近代史》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锻炼学生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涵养学生唯物史观。 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能力。 通过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和口号。 引导学生思考:义和团“灭洋”的方式是否正确?为什么?你对“扶清”又是怎么看的? 得出结论:灭洋兼具进步性和局限性,进步性体现在展现出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局限性在于其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则是义和团局限性的体现,体现出其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同时,义和团本身还带有迷信色彩。 3.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展示地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形势》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清朝官员,你会怎样看待“扶清灭洋”的义和团呢?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出示材料: 在如何对待义和团的问题上,清廷内部多次发生激烈的争吵,有人主“剿”,有人主“抚”。最终,慈禧太后“决计不将义和团剿除”,认为“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主抚派占了上风。从此,义和团在清廷的默许下大批进入北京和天津。 ———雷海宗《国史纲要》 通过材料,帮助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清政府剿抚不定的态度客观上推动了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讲述过渡: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让列强感觉到了威胁。 任务二 知道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事 1.八国联军侵华 (1)展示相关材料,指出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就是镇压义和团。 (1900年)5月中旬,担任各国驻华公使首席代表的西班牙公使葛洛干将北京西什库教堂的法国主教樊国梁写给法国公使毕盛的一封信转交给各国公使传阅。樊国梁在信中认为北京的局势已经非常严重和危险,并要求法国派兵保护西什库教堂。……6月初,集中在大沽口外的各国军舰已有24艘,聚集在天津租界的侵略军也有2000多人。他们计划先武力夺取天津,然后再进军北京。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代史》 (2)展示《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形势图(图片跟上图一样),讲述八国联军侵华的开始。 锻炼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分析的能力。 涵养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并分析史料的能力。 涵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