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55467

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五 认识11~19单元解读

日期:2025-09-1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44次 大小:282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
  • cover
第五单元 认识11~19 单元解读 一、链接课标 本单元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数感和符号意识。 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学段(1-2年级)“数与代数”领域要求,本单元聚焦“数与运算”主题,需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悟11-19各数的意义,理解数位的意义”“探索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会整数加减法”“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同时培养初步的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 “数感”在本单元具体表现为:数的组成感知,能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直观理解11~19 是“1个十和几个一”的组成,建立“十”作为计数单位的初步认知;数物对应与表达,能结合实物准确数出11~19的数量,并能用“几个十和几个一”描述数的组成,体现数与具体数量的关联。大小比较感悟,通过“谁的小棒多”等情境,能结合数量直观比较11~19各数大小,初步感知数的顺序和多少关系。 “符号意识”在本单元的具体表现为:认数字懂意义,看到11-19的数字,能对应摆出小棒,知道数字代表的数量和组成;用符号表关系,能借“十位 / 个位”描述数的组成,或用“>、<”表示11-19的大小;符号操作互转,听到数字能摆小棒,看到小棒/计数器能写出对应数字。 “运算能力”在本单元的具体表现为:能借助小棒、计数器等学具,理解“十几加几不进位加”“十几减几不退位减”中“十位不变,个位相加减”的算理;能准确计算11~19相关的不进位加、不退位减算式;能用“数的组成”规范说明计算过程。 本单元的内容在新课标内容要求:结合教材中小棒、计数器等素材,理解11~19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概念,学会11~19的认、读、写及大小比较;探索并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加”和“十几减几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学业要求:能借助教材中的学具(小棒、计数器)准确说出11~19各数的组成,规范读写数字;能结合教材情境图比较11~19的大小,建立数与数量的对应关系;能正确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加”和“十几减几不退位减”,并说明计算过程。 教学要求:依托教材编排的“摆小棒—拨计数器—写数字—算加减”活动序列,引导学生感悟十进制计数法和加减法算理,避免机械记忆;利用教材中的生活情境(如数数文具、排队人数、物品增减),让学生体会数的应用价值和运算的实际意义。 二、单元目标 知识技能: 1.能结合教材学具理解11~19各数的组成(1个十和几个一),掌握个位和十位的数位意义。 2.熟练完成11~19的认、读、写,能根据教材情境比较其大小。 3.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加”和“十几减几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准确进行计算,为后续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学习打基础。 数学素养: 1.通过教材中的摆小棒、拨计数器活动,发展数感和几何直观。 2.在探索加减运算方法和解决教材情境问题时,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教材中“10以内数的认识”向“20以内数的认识与运算”过渡的关键单元,核心是渗透十进制计数思想和初步的加减运算算理。教材以“10根小棒捆成一捆”为核心活动,从直观(小棒)到半抽象(计数器)再到抽象(数字与运算),层层递进:先理解11~19的组成,再基于数的组成学习“十几加几不进位加”和“十几减几不退位减”,实现数的认识与运算的有机结合,为后续复杂运算铺垫。 本单元的相关知识链如下表: 已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 后续相关内容 认识了0~10的数字及书写 数的顺序以及0~10的大小比较 计算0~10的加减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1.认识数字11~19及组成 2.11-19各数的顺序与大小比较 3.十几加几不进位加 4.十几减几不退位减 1.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进位、退位) 3.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本单元主要包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