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精读的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含义与作用。 2.品味学习本文朴实无华而又情感深挚的语言。 3.了解鲁迅先生智慧、温和、平易近人的另一面性格,体会鲁迅先生生活平凡、为人宽厚、待友真诚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 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难点 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写作风格。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练习导入 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揩 (kāi) 间断 (jiàn) 弄堂 (lòng) 调羹 (gēng) 校对 (jiào) 轻jié (捷) 深恶痛绝 (wù)xīn (薪)金 jiǎo (绞)肉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项是 (A) A.不经过查看就抹杀别人的见解是不对的。 B.她开始无精打彩地收拾房间,叠被子,洗碗碟,又扫又擦。 C.许先生上街回来把买来的东西一打开,随手就把包东西的牛皮纸拆起来。 D.若是你在梦中也会欢快地笑起来,那是我分咐过月亮,让她给你捎去了我的祝福。 【解析】 B 项“彩”应写为“采”; C项“拆”应写为“折”; D项"分”应写为"吩”。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A." 反正已十二点,电车已没有,那么再坐一会儿",许先生如此劝着 B.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 C.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手段,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 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让干部鼓足干劲。 D.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解析】A项:许先生说是的一句完整的话,逗号应改为句号,并放在引号内。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整体感知了文章情节,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把握关键语句或段 落,品味细节描写的作用,并学习从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二 、合作探究 1.文中描写了鲁迅的诸多生活片段,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细节 最能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细节,即细小的动作或情节;文艺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最小的单位组成;细节 描写要求真实、生动,并服从主题思想的表达。 寻找文中的细节描写处,并说说其作用。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 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2)饺子煮好, 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以上两处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率真可亲、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 (3)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一系列动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鲁迅先生走路轻捷的姿态,表现了鲁迅先生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 (4)"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写鲁迅先生开玩笑,表现了先生的幽默风趣可爱可亲。 (5)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面,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写出了鲁迅先生书桌的整齐、有条理,表现了鲁迅先生严谨的工作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佩、爱戴之情。 (6)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 “包”捆”拿“剪”等一系列动词,再现了鲁迅先生打包书的情形,生动细腻地表现了鲁迅先生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2.文中第46-48段对鲁迅先生深夜工作时背影的描写有什么深意 这三段文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