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课时设计 课题 10.日月潭 课型 新授课 课标分析 识字与写字:1.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本单元58个,其中800个左右会写,本单元38个。→认识汉字“潭、湾”等15个,会写“湾、名”等10个汉字,“群山、树木”等10个词语。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注意其中“湾、胜、现”左窄右宽,“迹、展”分别是左下包围和左上包围,需要注意“展”字易错,竖提的左边不要多写撇。3.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阅读: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2-4自然段。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3.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表达与交流: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体会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梳理与探究:了解留言条的基本内容和格式,能根据实际情况写留言条。 教材分析 文本位置:本课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家乡”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四篇课文,内容既涵盖古今,又穿越海峡,表现了我们祖国的壮丽山河,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一幅幅大美的画面,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视觉震撼,也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内容分析:《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识字与写字】认识“潭、湾”等15个生字,会写“湾、名”等8个字,会写“群山、树木”等9个词语。【阅读与鉴赏】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表达与交流】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学习作者善用修辞的写法。关系建构:“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是本单元的一个语文要素。是在一年级下册学习“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和提升。《黄山奇石》《葡萄沟》两课的泡泡提示了具体的方法指导,在语文园地四的“字词句运用”中再次实践运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借助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测意思,再借助字典验证,促进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提高阅读能力。“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是本单元第二个语文要素。《黄山奇石》《葡萄沟》两课安排了仿写练习,《古诗二首》《黄山奇石》和《日月潭》三课中有词语积累内容,并安排了内容背诵。资源拓展:拓展阅读语文主题阅读丛书《阿里山》。 学情分析 知识经验已知:1.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认识常用汉字700个左右,会写常用汉字300个左右。2.学生在一年级学过“多彩的儿童生活”的人文主题课文,对于儿童生活有一定的理解。未知:个别不常见、字形复杂的汉字不认识,写字时未能做到间架结构合理,书写美观。存在的困难:个别生字在识记上有难度。突破措施:可以通过借助拼音识字、加一加、减一减、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