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你有没有认真观察过日出? 天刚亮是鱼肚白,接着橘红霞光慢慢铺开,而后太阳探出,金光穿透云层,云彩镶上金边。日出的颜色与形态随着时间而变化,正是这种动态的美,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着把眼中看到的“即景”,变成笔下流淌的文字。 五年级语文·上 第一课时 习作七 _____即景 _____即 景 即:当时,当下。 即景:当时或当下所看到的景物,时间不能很长。 写春夏秋冬的景色,不是“即景”,但写春天黎明天空颜色的变化、秋天大雁南飞的情景,是“即景”。 审清题意 读一读,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习作信息? 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如“雨中即景”“日落即景”“田野即景”“窗外即景”。 生活中哪些是自然现象?哪些是自然景观? “自然现象”指的是刮风、下雨、打雷、起雾、日出、日落等现象。 “自然景观”大自然的景色,如山水田园、荷塘湖泊等。 我们可以选择观察: 风中的落叶 晨曦中的公园 下雨后的池塘 傍晚天空的云 夕阳斜照下的水面 “雨中即景”“日落即景” “田野即景”“窗外即景” 结合第二自然段中的四个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自然现象 观察的范围 我们可以把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补充到题目中去,也可以把观察范围补充到题中去,但所写内容必须是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大自然的景色。 明确写法 写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如,写日落即景,可以写一写太阳落下时形状的变化以及夕照下景物色彩的变化。 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如,写窗外即景,可以按空间顺序,由近及远地写一写窗外的景物。 观察景物时,除了可以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还可以按由远及近的顺序。空间顺序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等。 还可以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变化。 我们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写呢?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作者是抓住月亮哪方面的变化来写月亮升高这一过程的? 通过月亮形状的变化写出了月亮慢慢升高的动态过程。 运用了“先、再、渐渐地”这些有承接关系的词语,使月亮升高的过程更清晰。 “溜”“爬”两个动词用得极其准确,这样写使月亮的动态变化更生动。 描写动态变化时,可以使用恰当的动词,从景物的形状、颜色等方面的变化来写;还可以使用“先……再……渐渐地……”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等。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海上日出(节选) 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日出的?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本片段着重描写海上日出时,天空及太阳随时间迁移而产生的色彩、光照变化。天空由浅蓝,至出现红霞,最后越来越亮。太阳由真红,没有亮光,到红得可爱,最后到深红,射得眼睛发痛。日出的动态过程生动呈现在读者眼前。 当想要描写的景物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时,可以抓住景物本身的色彩、形状、大小等细节变化进行细致描述,呈现出景物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象,从而产生动态美。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