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56607

【大单元】二上第五单元 14《我要的是葫芦》第1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79次 大小:98075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第五,我要的是葫芦,1课时,课件,教学设计
    目标定位 教材 分析 课标分析 新课标第一学段与本课相关联的内容有: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 写字的愿望;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 整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能较完整地讲述 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 的联系。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已经接触过看图识字、反义词识字、象形字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且基本能够通过拼音进行字音的纠正和学习。对于汉字的基本结构、笔画顺序有了基本的了解,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有生活经验在生活中见过葫芦制作的手工艺品等。已有策略经验能凭已知经验进行识字活动,能通过自学等方法朗读课文和词语。困难、障碍及突破措施困难与障碍学生年龄小,注意力薄弱,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对于自我学习的能力较差。突破措施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多种评价方式,积极进行评价表扬。多进行常规教育训练。 学习目标 1. 借助拼音、多种识字方法,通过自读、小老师领读、同桌互读、开火车检查读等多种形式,能够准确认读“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盯、治、怪”4个左窄右宽的字。(语言建构与运用) 2.通过关注标点、提示语等方法,结合学生自读、同桌互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师生合作、对比朗读等方式,读出反问句的强烈语气。(思维发展与提升) 3.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说出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并能联系生活事例,初步懂得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道理。(文化理解与传承) 知识链接 拓展阅读《鱼钩、鱼线和钓竿》、《狐狸的百宝箱》 评价任务设计 单元 总任务 驱动性任务: 同学们,童年的你们聪明可爱,个个都是小小机灵鬼。今天,就让我 们在这一单元学习中,开动小脑筋,发挥你的才智,读懂小故事,体悟大 道理! 课时评价任务 驱动型任务: 子任务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对应目标1) 子任务二:初读正音,扫清障碍 (对应目标1、2) 子任务三:图文对照,梳理因果 (对应目标2、3) 子任务四:示范引领,自主写字 (对应目标3) 课中学习过程 环节 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 评价任务(含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 一一、观赏葫芦,引入新课 (目标2) 谈话导入: 1.出示葫芦图片或实物:板书“葫芦”,念好轻声。 2.了解葫芦自古以来的功用、葫芦文化。(课件出示相关葫芦制品、葫芦工艺品图片。) 3.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猜故事名字。 4.教师补充板书课题,学生读好课题。 【评价任务】 学生跟随教师板书课题 【评价方式】 学生书空 【评价对象】 全体学生。 预设: 问题预设:学生可能读不好“葫芦”的轻声。 补救:齐读题目、指名读题目。 二、初读正音,扫清障碍 (目标1、2) PPT出示生字词: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动笔圈圈本课生字,同桌合作互读,归类识字。 3.教师和学生合作读词语,反馈评价。 4.小火车读生字、指生读生字 随文识字:“藤”是后鼻音,借助插图,了解藤的特点,由“葫芦藤”拓展生活中常见的丝瓜藤、南瓜藤等帮助识记汉字。“哇、蚜、盯、慢”都是左形右声的生字,可以在初读中随文识记。 【评价任务】 开火车检查生字词认读。 【评价方式】 指名抽查学生认读单个生字。 【评价标准】 能正确熟练认读字词。 (三颗星) 能正确认读,部分词语不熟练。(两颗星) 不能全部正确认读,读错1-2个。(一颗星) 问题预设:“藤”是后鼻音,容易读错。 补救措施:借助插图,了解藤的特点,由“葫芦藤”拓展生活中常见的丝瓜藤、南瓜藤等帮助识记汉字。 三、图文对照,梳理因果(目标2、3)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