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A. 观察法 解析:通过摄像机记录自然状态下大熊猫的行为,属于直接观察法,无需人为干预。 D. 必须借助仪器观察 解析: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如观察植物形态)或借助工具,并非必须使用仪器。 B. 春水 解析:春水属于非生物,其他选项(游鱼、麦浪、禾苗)均为生物。 C.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解析:蜘蛛遇到危险时的逃逸行为是对外界刺激的应激反应。 A.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解析:“鸭先知”体现生物对温度变化的感知,属于生命现象。 C.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解析:肥料为植物提供营养,体现生物需要营养的特征。 B. 涂片 解析:液体制片方法为涂片,如血液涂片。 B. 物镜上 解析:异物未随装片和目镜移动,说明位于物镜上。 B. ①④ 解析:目镜越长倍数越低(①),物镜越短倍数越低(④),组合后放大倍数最小,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 D.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解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无细胞壁和液泡。 A. 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涂阴影 解析:生物图中暗部应用细点表示,而非涂阴影。 A.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解析: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D. 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植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为线粒体和叶绿体(仅绿色部分含叶绿体)。 B. 4个 解析:放大倍数增大4倍(10×→40×),视野中细胞数目减少为原来的1/4(16 ÷ 4 = 4)。 C. 判断视野中污点的位置———转动反光镜、遮光器或目镜 解析:污点可能位于目镜、物镜或玻片,转动反光镜和遮光器无法判断污点位置。 A. 有无细胞壁 解析:植物细胞(洋葱表皮)有细胞壁,动物细胞(口腔上皮)无。 D. 病毒 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其他选项均为细胞构成的生物。 C. 视野中有许多污点———破玻片擦拭不干净 解析:污点多因目镜、物镜或玻片污染,与擦拭无关。 C. 甲图中的结构①在乙图中不存在 解析:甲(植物细胞)的①为细胞壁,乙(动物细胞)无。 A. 滴、展、染 解析:流程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D. 视野内有污点———应擦拭反光镜 解析:污点与反光镜无关,可能位于目镜、物镜或玻片。 C. (细胞呈圆形,无细胞壁) 解析:人口腔上皮细胞为扁平圆形,无细胞壁和液泡。 D. 细胞膜 解析:高温破坏细胞膜,导致液泡内的色素流出。 B. 白色 解析:克隆动物的遗传信息来自乳腺细胞核(白色小鼠),故毛色为白色。 B. 甲表示细胞膜 解析:植物细胞概念图中,甲应为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乙为细胞膜,丙为细胞核。 C. 遮光器和反光镜 解析: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调节。 C. 甲的①能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解析:①为细胞壁,仅起支持保护作用,控制物质进出的是细胞膜。 D. ②③④ 解析:Ⅱ区为动植物细胞共有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 遮光器和底光源 解析:遮光器(光圈)和反光镜调节光线强弱。 A. 右下方 解析:显微镜成倒像,需将玻片向右下方移动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 (1) 乙;[②]细胞膜、[④]细胞质、[⑤]细胞核 (2) 甲;[①]细胞壁 解析: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甲(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吸水不易涨破。 (1) 乙→甲→丙;清水 (2) 气泡 (3) 细胞壁、液泡;线粒体 (4) 液泡;细胞核 解析:植物细胞用清水保持形态,液泡储存汁液,遗传信息在细胞核。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 生物能排出废物 (3)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 细胞 解析:综合考查生物特征(营养、排泄、繁殖、应激性)及细胞构成生命体。 (1) c、d (2) 梧桐、紫薇、草坪;蜜蜂、麻雀、蚯蚓 (3) 草本植物;闻 (4) 应该 解析:记录需基于实际观察,即使蜜蜂飞走仍应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