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导体的电阻 [教材链接] (1)阻碍 (2) (3)欧姆 Ω (4)导体本身性质 电流 例1 C [解析]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A正确;由U=IR可知,对于阻值一定的导体,通过它的电流越大,它两端的电压也越大,B正确;导体的电阻与电压的大小无关,是由导体本身决定的,C错误;对于阻值一定的导体,它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保持不变,该比值即为电阻的大小,D正确. [科学探究] (2)控制变量法 (3)相等 (5)导体长度 导体横截面积 例2 C [解析] 四个金属导体串联,通过它们的电流I相等,由U=IR可知,导体两端电压U与导体阻值R成正比,U越大,则R越大.a与c只有横截面积不同,可以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根据a、c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可知导体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有关,故A错误;a与b只有长度不同,可以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根据a、b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可知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有关,故B错误;a与d只有材料不同,可以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根据a、d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可知导体电阻与材料有关,故C正确;由实验可以得出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故D错误. [教材链接] (1)①长度l 横截面积S 材料 ②ρ (2)①小 ② ③增大 减小 几乎不受 例3 A [解析] 设厚度为x,根据电阻定律R甲=ρ=ρ,R乙=ρ=ρ,R丙=ρ=ρ,R丁=ρ=ρ,所以R甲=R乙=R丙=R丁,故选A. 变式1 D [解析] 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线,把其中的一根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根据电阻公式R=ρ,可得电阻变为原来的4倍,另一根对折后并起来,长度变为原来的,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根据电阻公式R=ρ,可得电阻减小为原来的,故这两根导线后来的电阻之比为4∶=16∶1,故D正确. 例4 BC [解析] I-U图像上的点与坐标原点O连线的斜率的倒数表示小灯泡的电阻,由图像可知,随着电压的增大,此斜率减小,则小灯泡的电阻增大,A错误,B正确;由图像可知,P点对应的电压为U1,电流为I2,则小灯泡的电阻R=,C正确,D错误. 变式2 AD [解析] R1的电阻为R1= Ω=2 Ω,故A正确,B错误;由图像可知,当U=1 V时,R2的电阻等于R1的电阻,都为2 Ω,故D正确;I-U图像上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的倒数表示电阻,由图像可知R2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故C错误. 随堂巩固 1.BCD [解析] 公式R=是电阻的定义式,它提供了计算电阻大小的一种方法,对于同一导体来说,电阻不随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它的电流而改变,选项A错误,C正确.公式R=ρ是电阻的决定式,说明了电阻由导体的哪些因素决定,选项B、D正确. 2.B [解析] 电阻率和温度有关,故A错误;超纯水电阻率大,导电能力非常微弱,故B正确;超纯水的电阻率和存放容器的横截面积无关,故C错误;去离子化制作超纯水,制作后的超纯水中离子浓度减小,导电能力减弱,电阻率增大,故D错误. 3.D [解析] 根据电阻定律可知R=ρ,R'=ρ,合金丝整体体积不变,则V=Sl=S'l',整理得,联立以上各式得R'=16R,D正确. 4.AD [解析] 由图像可知,加5 V的电压时,电流为1.0 A,则由欧姆定律可知R= Ω=5 Ω,故A正确;加11 V的电压时,电流为1.5 A,则电阻为R'= Ω≈7.3 Ω,故B错误;由图像可知,随着电压的增大,导体的电阻不断增大,而随着电压的减小,导体的电阻不断减小,故C错误,D正确.2 导体的电阻 1.A [解析] 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自身的性质决定的,与所加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故A错误,B、C正确;由U=IR可知,当电流不变时,电阻R越大,其两端电压越大,故D正确. 2.AC [解析] 电阻由U与I的比值定义,由图可知R1=R2=,故A正确;导体A的U-I图像斜率不变,电阻不变,故B错误;U-I图像斜率越大,电阻越大,说明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由图像可知导体A的电阻大于导体B的电阻,故C正确,D错误. 3.C [解析] 材料的电阻率是由材料本身决定的,且通常与温度有关,而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