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59084

19 课时分层训练(十五) 15 故 乡 五四制 语文 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455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课时,分层,训练,十五,五四,语文
  • cover
课时分层训练(十五) 15 故 乡 1.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文段一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 阴晦 (阴暗/阴晦)了,冷风吹进船cāng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cāng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 悲凉 (悲凉/悲慨)起来了。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萧索( xiāo )  禁不住( jīn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船cāng( 舱 )  cāng( 苍 )黄 (3)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词语。 文段二 ①鲁迅的故乡绍兴,有水乡之誉。绍兴的水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在珍惜、保护和利用方面也存在着隐忧。②因此,珍惜、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人水和谐”,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节水做起。 (4)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两处标点符号运用有误,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第 ① 句,修改意见: “水乡”加双引号 。 第 ③ 句,修改意见: “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节水做起”中的两处顿号改为逗号 。 (5)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两处有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第 ② 句,修改意见: 把“眼下的”删掉 。 第 ③ 句,修改意见: 在“人水和谐”后面添加“的社会” 。 2.下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 A.小说的三要素指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其中,人物塑造是小说反映社会现实的主要手法。 B.鲁迅的《故乡》《社戏》《藤野先生》都选自小说集《呐喊》。 C.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 D.文学作品中的少年形象往往让我们难忘,如《驿路梨花》中的哈尼小姑娘、《社戏》中的双喜和《故乡》中的少年闰土。 解析:《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3.下列应填入横线处的一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A) 鲁迅是一个非常有操守的人。 。 , , , 。所以他在20世纪早期就强调了人的个性,强调社会变革和人的自我价值潜能的释放。 ①鲁迅一生更多的时间,是把矛头指向文人墨客 ②他觉得那些表面上公允、合理的东西,其实是不合理的 ③鲁迅从来没有骂过“被政府通缉过的有文化的人” ④当年鲁迅的这种姿态,我觉得是真正知识分子的心态 ⑤他讽刺的都是达官贵人、社会闲人 A.④①③⑤② B.⑤②①③④ C.④⑤②①③ D.⑤②③①④ 解析:文段阐述了鲁迅有操守的具体表现。在所给的文段中,第④句是总说,同时句中“这种姿态”承接前文的“非常有操守”,故第④句应为首句;第①③两句为一组,谈鲁迅对“文人墨客”“被政府通缉过的有文化的人”的态度;第⑤句与第①③两句构成并列关系;第②句与后文衔接。所以正确的排序应为④①③⑤②。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松林里睡眠 李汉荣 ①少年时,在野地里睡眠是经常的事。我最难忘的一次睡眠,是在凤凰山的松林里。 ②凤凰山离我家有几十里路,同村的孩子经常结伴到那里采野菜、拾地软、捡蘑菇。有时,我也一人上山。 ③那年秋天,我就独自上凤凰山捡蘑菇。到了山上,走进松林,雨后的松树散发着浓郁的松香气息。我在林子里转了一会儿,竟没有看见想象中遍地的蘑菇,只发现松软的地上,有一些小脑袋探头探脑,藏在泥土里不肯露面。我也不忍心向它们下狠手,它们是孩子,我也是孩子,孩子都是怕受惊、怕疼的。 ④因为已经赶了十几里路,我累了,就躺在厚厚的松针上,听着鸟鸣声和林中的风声,一会儿就睡着了。 ⑤睡了大约有几百年之久(年少的时光总是地久天长,酣睡一觉,就有一梦千年的恍惚之感),一阵奇痒将我惊醒。一只不知名的小鸟竟歇在我的头发上,为我抓痒痒,整理发型。我手一伸,一睁眼,小鸟忽地飞了。我在哪里?不像在家里的床上,不像在河边的青草地上,也不像在《水浒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