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一) 21* 创造宣言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A.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dùn)词。 B.我们只能在樵夫的矛草房的烟囱,偶尔看见冒出几缕(lǔ)黑烟。 C.创造之神!你回来呀!你所载培的树苗是有了幻(huàn)想。 D.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háo)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副名贵的杰作。 解析:B项,“矛”应为“茅”,“缕”应读“lǚ”;C项,“载”应为“栽”;D项,“副”应为“幅”。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 A.这盆花摆在这里,的确有画龙点睛之妙,把整个客厅的气氛衬托得非常好。 B.即使在走投无路时,人也不要放弃生的希望,因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C.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但与世隔绝,村民的生活山穷水尽。 D.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以后要再接再厉,增强信心,不要自暴自弃。” 解析:“山穷水尽”指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没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绝境。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3.(2023·邵阳中考)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D) A.我们通过广泛宣传,让广大家长充分认识到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B.展望未来,我们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抓住时代赋予的机会,在时间的画布上描绘精彩人生。 C.我国5G用户的快速增长,5G网络的加速覆盖,持续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D.一切创新成果都是由人做出来的,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决定了我们有没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 解析:一面对两面,应在“拥有”前面加“是否”,或去掉“有没有”。 4.(2023·宜宾中考)以下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思维能力”的表述,排序正确的一项是(D) ①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②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③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 ④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 A.③②①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 解析:通读题干和句子可知,语段是围绕“思维能力”来写的,第③句引出话题,为首句;第②句紧承第③句介绍“思维能力”的内容,是第二句;第④句紧承第②句中的“思维”,介绍思维的特点,是第三句;第①句指出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是最后一句。所以,正确的排序为③②④①。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 A.“通过学习《创造宣言》,使我们树立了‘处处’‘天天’‘人人’皆可创造的理念。”这个句子没有主语。 B.“山穷水尽”“自暴自弃”“众叛亲离”“陷入绝境”四个短语结构相同。 C.“满山的树苗在你监护之下,一根一根地都长成参天的大树。”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树苗长成大树”。 D.“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 解析:前三个是并列短语,“陷入绝境”是动宾短语。 (一)(2023·江西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作家的劳动 路 遥 ①我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劳动历史并不长,这里所谈的只是一些肤浅而零碎的认识。 ②一个人想搞创作,一开始就想接触一些创作方面的理论和技巧,这是必要的。但是,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这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学创作这种劳动。 ③搞文学,具备这方面的天资当然是重要的,但就我来说,并不重视这个东西。我觉得,作品在某种意义上,不完全是智慧的产物,更主要的是毅力和艰苦劳动的结果。 ④从工作特点来看,作家永远是个体劳动者。这种独立性的劳动非常艰苦,不能依靠别人来代替。任何外在的帮助,都不可能缓减这种劳动的内在紧张程度。有时候,一旦进入创作的过程(尤其是篇幅较大的作品),真如同进入茫茫的沼泽地,前不着村,后不靠店,等于一个人孤零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