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 “快乐学习” 第一课第一课时。教材以 “生活场景 + 图文对话” 形式,呈现三大核心内容:一是幼儿期家人教导生活技能(如学走路、学说话、学整理);二是校园里的多元学习(如学知识、学礼貌、学才艺);三是学习对成长的意义。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从 “经历” 到 “感悟”,为树立正确学习观念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处于 “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阶段,有以下特点:1. 生活经验丰富:已掌握走路、说话、穿衣等基本技能,也在学校学到知识与交往能力,但未系统梳理 “学习与成长” 的关联;2. 学习特点:喜欢互动、分享与游戏,对 “自己的故事” 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时间约 20-25 分钟;3. 认知缺口:认为 “学习 = 上课、写作业”,未意识到 “生活处处是学习”,也未理解学习的持续性。 核心素养分析 政治认同:感知 “学习助力个人成长,个人成长服务社会”,初步树立 “通过学习为家庭、学校做贡献” 的意识; 道德素养:体会家人、老师在学习中的付出,学会尊重他人劳动,养成珍惜学习机会的品质; 法治观念:通过 “受教育是权利也是义务” 的简单讲解,初步知晓学习的法律意义; 健全人格:在分享学习困难与克服过程中,培养 “不怕难、敢尝试” 的坚韧意志,形成积极学习态度; 责任意识:明确 “主动学习是自己的责任”,学会自主记录学习收获,培养初步的学习责任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梳理成长中的学习内容(生活技能、校园知识、品德习惯),深刻感知 “成长每一步都离不开学习”。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打破 “学习 = 校园课堂” 的局限,理解 “生活处处是学习”,并激发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 “婴儿学本领” 短视频、教材场景图片(爸爸教走路、老师教唱歌等)、“学习场景分类” 互动图表; 学具:每人 1 张 “我的成长学习卡”(左侧画 “小时候”,右侧画 “现在”)、彩色笔、小组讨论任务单; 奖励:“学习小达人” 卡通贴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播放 1 分钟短视频(无声音):画面 1:婴儿在妈妈搀扶下学走路,摇摇晃晃摔倒后再尝试;画面 2:幼儿跟着爸爸学用筷子,米饭掉满地后继续练;画面 3:小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 提问 1(指向全体):“视频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呀?谁能模仿一下他们的动作?”(邀请 2-3 名学生模仿,及时表扬 “观察仔细”); 提问 2(追问):“这些本领(走路、用筷子、回答问题)是他们天生就会的吗?”(引导学生说出 “需要学”); 导入课题:“对啦!从不会到会,就要靠学习。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 学习伴我成长,成长离不开学习。”(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模仿动作→回答问题,初步感知 “本领需要学习”。 设计意图:用无声音视频聚焦 “动作细节”,激发学生观察兴趣;通过模仿和简单提问,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自然导入课题,避免生硬说教。 二、讲授新课 第一模块:成长离不开学习 环节 1:“我的成长学习卡 ——— 画一画,说一说”(10 分钟) 教师活动: 发放 “我的成长学习卡”,讲解任务:“左边‘小时候’,请大家用简笔画画出你 3 岁前学会的本领(比如学说话、学走路);右边‘现在’,画出你现在会的本领(比如算数学、唱国歌、整理书包),画完后和同桌分享‘你是怎么学会的’。” 巡视指导:重点关注画画有困难的学生,用提问引导:“你小时候妈妈教你做什么呀?”“现在在学校最喜欢学什么?”; 分享展示:邀请 3-4 名学生上台展示卡片,提问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