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60510

6.1《老子》四章 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223765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2025-2026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百家争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相关评价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孔子 不读《老子》,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 ———鲁迅 海德格尔将《道德经》挂在书房视为知己,尼采赞其为"永不枯竭的井泉",威尔·杜兰断言"焚毁所有书籍也要在《道德经》寻得智慧"。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 周朝守藏室之史 “太上老君” 李姓始祖 紫气东来 老子思想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适合于所有事物的理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老子认为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 转化的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 老子思想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老子》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疏通文意 古代马车的各部分名称 古代马车的各部分名称 本章是如何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的? 研读文本 有无相生 / 论道 器物实体的“有” ,只是提供便利的条件; 器物中空“无” ,才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 辐条 泥土 门窗 无 车子 器皿 屋室 “无”都在哪些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思考交流 人际交往领域的“分寸感”“空间感” 学习工作时的“劳逸结合” 读书时的“思考空间” 政治历史领域的“修养生息” 艺术领域的“留白” 《老子》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疏通文意 本章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写了什么内容? 处与不处 / 修身 研读文本 自然状态才最适合 企者、跨者 自见、自是 自伐、自矜 余食赘行 有道者不处 比 喻 论证 《老子》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疏通文意 胜(知)人与自胜 (知)/ 修身 “知人者”“胜人者”“自胜者”“知足者”“强行者”人物对应 思维拓展 思维拓展 “知人者”“胜人者”“自胜者”“知足者”“强行者”人物对应 《老子》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疏通文意 思考:第六十四章有几层含义 研读文本 一层: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 二层:高远目标完成于点滴积累 三层:做事要慎终如始,持之以恒 四层: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不妄为 思考:第六十四章是怎样论证的 研读文本 思维导图 思考:第六十四章是怎样论证的 未雨绸缪 点滴积累 洞察先机 抓好细节 圣人无为 百姓慎终如始 总结 对比 圣人辅万物之自然不敢为 不妄动、不妄为 研读文本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课堂总结 以“道” 启思,悟老子智慧 ———《老子》四章 一、论道:辩证分析“有”与“无”的联系 二、修身:谦下守中,不可急躁冒进 三、修身:个人品行修养,重在修身 四、治国:事物发展变化,注意萌芽状态 任务探究 思考:儒道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