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79890

1.2.1《长征胜利万岁》教案2025--2026年统编版语文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244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语文,1.2.1,长征胜利万岁,教案,2025--2026年,统编
  • cover
1.2.1《长征胜利万岁/杨成武》课时教案 学科 语文 年级册别 高二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属于革命文化题材的经典回忆录节选。《长征胜利万岁》由开国上将杨成武撰写,真实记录了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取得长征决定性胜利的历史时刻。文章以亲历者视角展开叙述,语言质朴而富有力量,既具史料价值,又饱含革命豪情。作为“伟大的长征精神”的文学载体,本篇在单元中承担着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功能。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具备较强的文本理解能力和历史背景知识储备,对长征有一定认知,但多停留于概念化记忆。他们缺乏对历史细节的情感代入,难以体会革命先辈在极端困境中的精神坚守。同时,当代青少年成长于和平年代,对“牺牲”“信念”等抽象价值的理解较为浅表。因此,教学需通过情境还原、细节品读与情感共鸣,帮助学生从“知道”走向“感受”,实现从历史认知到精神认同的跨越。 课时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 1. 感受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增强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斗精神的认同与自豪感。 2. 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核,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坚定理想信念。 语言运用 1. 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学习回忆录类文本的表达特点。 2. 能结合语境分析关键词句的情感内涵,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思维能力 1. 通过梳理事件脉络和人物心理变化,提升信息整合与逻辑分析能力。 2. 辨析记叙、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发展批判性思维与审美判断力。 审美创造 1. 感受作品中蕴含的崇高美与悲壮美,体会革命英雄主义的情怀。 2. 尝试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对长征精神的个性化理解与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红军到达吴起镇前后的主要事件及情感变化。 2. 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在胜利时刻的复杂情感与精神境界。 难点 1. 理解“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的深层含义。 2. 引导学生超越时空隔阂,真正感悟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朗读品味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征路线动态地图、背景音乐、相关历史影像片段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5分钟】 一、情境创设:重走长征路 (一)、播放长征主题短片,营造氛围。 教师开启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精心剪辑的3分钟长征纪录片片段:画面从江西瑞金出发,穿插湘江血战、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经典场景,最后定格在陕北黄土高原的晨曦中。背景音乐选用《十送红军》与《红旗颂》的融合旋律,低沉转为激昂。教师站在讲台前,目光扫视全班,轻声说道:“同学们,请闭上眼睛,用心聆听这段声音,用心灵触摸这段历史。这是一段用双脚丈量信仰的征程,这是一群人用生命写下的史诗。” (二)、提出核心问题,激发思考。 短片结束,灯光渐亮。教师缓缓提问:“如果此刻你是一名刚刚走出茫茫草地、翻越皑皑雪山的红军战士,终于看到了陕北的窑洞炊烟,你会想什么?你会说什么?你会做什么?”稍作停顿后补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长征胜利万岁》,正是开国上将杨成武亲笔写下的那一刻的真实心声。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改变中国命运的清晨,去倾听一位亲历者的告白。”随后教师在黑板左侧写下课题《长征胜利万岁》,并在下方标注作者“杨成武”。 1. 观看视频,沉浸于长征情境。 2. 思考教师提出的假设性问题。 3. 跟随教师进入课文学习状态。 4. 记录课题与作者信息。 评价任务 情感投入: 专注度: 初步感知: 设计意图 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迅速唤醒学生的历史记忆,构建强烈的情感场域;以“如果你是……”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