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61099

2.4《实验: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课时教案(表格式)-2025--2026年教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日期:2025-10-03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267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5--2026年,第三,必修,选择性,物理,高中
  • cover
2.4《实验: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课时教案 学科 物理 年级册别 高三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授课类型 实验探究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位于教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二章第4节,是热学部分的核心实验之一。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并完成“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玻意耳定律的物理内涵,掌握控制变量法在热学实验中的应用。该实验不仅是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初步验证,也为后续学习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奠定基础,在整个热力学知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高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掌握了压强、体积、温度等基本概念,并熟悉理想气体模型。但在实际操作中,对密闭系统内气压微小变化的测量仍存在困难,容易忽视环境温度波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此外,部分学生在处理P-V与P-1/V图像时缺乏数形结合意识。针对这些问题,教学中将采用数字化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辅以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提升实验精度与思维深度。 课时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1. 理解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之间的反比关系,建立等温过程的物理图景。 2. 掌握玻意耳定律的表达式及其适用条件,能用微观解释说明宏观现象。 科学思维 1. 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合理选择实验器材和测量方法。 2. 能根据实验数据绘制P-V和P-1/V图像,通过图像分析判断是否符合反比关系,培养数形结合的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 1. 经历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 学会使用压强传感器和注射器组成的数字化实验装置,提高现代实验技术的应用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 1. 在实验过程中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数据,敢于质疑异常结果。 2. 认识到气体定律在医疗、航天、气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技术伦理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设计并完成探究气体等温变化规律的实验,获得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数据。 2. 理解玻意耳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形式,掌握其图像特征。 难点 1. 实验中保持气体温度恒定的操作技巧及误差分析。 2. 对P-V曲线非线性特征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P-1/V图像线性化处理来验证反比关系。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 数字压强传感器、医用注射器(60mL)、数据采集器、计算机、DISLab软件、恒温水浴槽、温度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 【5分钟】 一、创设真实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一)、播放视频:潜水员上升过程中的减压病案例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深海潜水员快速上浮导致体内气泡膨胀引发“减压病”的科普视频。画面中展示潜水员在高压环境下呼吸压缩空气,氮气溶入血液;当上升过快,外界压力迅速降低,溶解的气体析出形成气泡,堵塞血管或压迫神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压力变化会影响气体体积?如果温度保持不变,压强和体积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定量关系?” (二)、提出驱动性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教师提问:“假设我们有一个封闭的注射器,里面封有一定质量的空气。当你慢慢推动活塞压缩气体时,你能感觉到什么?这说明了什么物理量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想研究这个过程中压强和体积的关系,最关键的是要控制哪个变量不变?”鼓励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猜想:“你认为压强P和体积V可能是正比、反比还是其他关系?”记录学生的多种假设,如“P∝V”、“P∝1/V”、“P+V=常数”等,为后续实验验证埋下伏笔。 (三)、回顾已有知识,搭建思维桥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波义耳实验”,简要介绍17世纪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波义耳通过U形管实验发现气体压强与体积成反比的历史背景。强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