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61381

6.1《老子》四章 课件(共4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1079444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神秘哲人·思想密码 ———探老子生平 老子其人 作者介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 史载曾任周王室史官,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过着隐居生活。 2500多年前,老子离开洛阳,出函谷关向西。当时老子对周王朝的衰败感到无力,不得已的情况下准备离开家乡,去四处游历。待他走到函谷关的时候,函谷关的总兵尹喜将他拦了下来,因为他看到紫气东来的同时,老子正好骑着青牛出现,所以他认为老子是贵人。 尹喜想要留下他,于是让老子留下自己的一篇文章,老子花了非常短的时间写就了五千言的《道德经》,于是轻松的出了函谷关。 《史记》记载: “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老子出关 ,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 ,下篇 ,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作品简介 《道德经》 《德经》 《道经》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辩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道法自然” 《道德经》简评 尼采 老子的思想集大成 — —《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鲁迅 不读《道德经》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魏源 《老子》之书,上可以明道,中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 《道德经》讲的是什么? 原来万事万物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规律,不可以随便改变。 凡事都有两副面孔,都是矛盾的,乐极生悲,物极必反 不是让统治者躺平啥也不干,而是不瞎搞,要顺着规律去做 公众号酸梨老师的语文江湖 道 辩证法 无为 “道”作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本原与本体,缔造、成就了天地万物。但道成就天地万物,并非有意作为,而完全出于无意作为,完全是自然而然。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所以道又可称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众妙之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 道本思想 老子思想 对立、统一、转变、量(质)变 辩证思想 对立:老子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 统一:表面看来,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转变: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提出“反者道之动”。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