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人类家园中的水(教学设计)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课题 4.1人类家园中的水 教学 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地球上不同类型水体所占的比重,认识淡水资源的有限性,建立地球水体分布及淡水资源有限性的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并能描述各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强化通过观察和分析水体运动现象,理解水体循环与联系途径的科学思维。探索实践: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水体循环过程,分析实验现象,总结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和特点,掌握描述水体运动规律的实践探索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水体分布比例,尊重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断;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节约水资源的责任意识,深化对水资源保护重要性的态度认同。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地球上的水 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循环 人体中的水 学情 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1节“人类家园中的水”。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如知道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水是生命必需物质,也接触过水资源节约的简单案例,这为新知识学习奠定了基础。他们对地球上的水分布和循环充满好奇,像“为什么地球是蓝色的”、“淡水为何稀缺”等问题能激发探究欲,适合通过模拟实验和案例分析展开学习。在认知层面,学生虽能描述地球有水覆盖,但对水体具体分布比例、淡水资源的有限性理解不足,易认为水资源取之不尽,对“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仅占0.3%”等数据易忽略。水循环的环节与动力等抽象知识,对学生抽象思维是挑战。学习能力上,学生已掌握基本观察和简单实验操作,能参与模拟实验,但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数据分析需引导,如通过量筒测量验证水体比例。他们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需通过直观图表和实验建立水体分布与循环的概念,培养科学思维。同时,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等实例,可提升其对水资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节约用水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 准备 课件、课本、视频、活动器材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 课 导 入 从太空中远望地球,人类的家园是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这是因为地球表面71%的面积覆盖着水,才使我们的家因丰富多彩、生机盎然。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分布和循环的 水对人体有怎样的作用 怎样饮水才是健康的 利用“太空看地球”的经典画面,直观呈现地球“蓝色星球”的特征,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发好奇。 新知讲授 一、地球上水的分布 地球上水的总储量约为1.386×10 m ,那么这些水是怎样分布的呢 地球上的水以多种形式广泛存在于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具体如图4.1-1所示。 1.取三只大矿泉水桶,总注水量确保50L以上,以此来代表地球上水的总量。 2.取一只水槽和5只小烧杯,在小烧杯上分别贴上河流水、湖泊淡水、地下淡水、冰川水、陆地咸水的标签。 3.根据图4.1-1,计算桶中的水该如何分配(注:以总注水量为100 L 计算得到的数据)。 4.根据计算的结果,用量筒量取对应水量并倒入相应的小烧杯。如果水量太少无法用量筒来测量,可以用滴管滴加(20 滴水的体积大约是1mL)。 上述水体中,哪些小烧杯中的水可供人类直接利用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 贴河流水和湖泊淡水标签的烧杯中的水可供人类直接利用。虽然地球上的水资源很丰富,但是能够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因 此我们应该节约用水。 例题: 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顺利 将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航天员从太空传来的照片显示,地球大部 分面积被水体覆盖,其中最庞大的水体是 ( ) A.冰川水 B.海洋水 C. 河流水 D. 大气水 【答案】B 【解析】解析:地球上的水中96.53%是海洋水,因此海洋水是最大的水体。 二、水资源的分布 1.水资源和水循环的关系 对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