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62668

4.5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设计--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科学上册

日期:2025-11-25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34152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科学,水资源,利用,保护,教学设计,教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5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课题 4.5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 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浮力的定义,建立浮力源于液体压强差的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能通过弹簧测力计实验数据推导浮力大小,强化实验数据分析与逻辑推理的科学思维; 探索实践:通过实验探究浮力与浸入体积、液体密度的关系,分析实验步骤,总结出浮力测量与影响因素验证的操作要点; 态度责任:通过实验验证浮力的客观存在,尊重实验数据,避免主观臆断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水资源的利用 水的净化 水资源的保护 学情 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5节《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前期学习中已积累了一定的水资源相关知识,如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活离不开水,并对缺水现象和节约用水有一定感性认识,这为本课系统学习水资源的利用、净化与保护奠定了基础。他们对“自来水从哪里来”“如何把脏水变干净”“为什么全球还有人缺水”等问题充满好奇,结合阿联酋拖冰山等真实案例,能有效激发探究兴趣和社会责任感。然而,在认知层面,学生虽然了解水的重要性,但对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资源极其有限缺乏清晰认识,容易产生“水资源取之不尽”的误解;对水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的理解较为零散,难以形成系统性认知。在知识整合能力上,学生已掌握溶液、沉淀、过滤等基本概念,但将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解释自来水厂净化流程时存在困难,对“净化后的水≠纯水”“蒸馏才能得到纯净物”等概念易混淆。他们正处于建立科学世界观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关键阶段,需要通过分析数据图表、模拟水净化实验、解读国家节水标志等活动,帮助其理解水资源短缺的严峻现实,掌握水净化的基本原理,树立“节约用水、防治污染”的生态文明理念。同时,结合我国首部《节约用水条例》实施、“五水共治”等政策实践,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培养其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力。 教学 准备 课件、课本、视频、活动器材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 课 导 入 根据世界水资源研究所2021年发布的报告,目前全球有超过10亿人生活在缺水地区,到2025年会有35亿人面临缺水。水资源如何利用保护 净化水的方法有哪些 通过引入全球水资源短缺的数据,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新知讲授 水资源的利用 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都离不开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都离不开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据报道,阿联酋的一家公司计划把南极的一座巨大冰山拖到波斯湾,以解决当地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据悉,计划中的这座冰山蕴含的水量足够100万人使用5年。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如果该计划能够实现,那么冰山除了可以缓解该国淡水资源紧张的局势外,还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比如,增加该地降水量,改善局地气候等,但是也需要考虑运输的方案和成本问题等。 二、水的净化 我们每天使用的自来水是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在一些偏远山区,则利用明矾或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使其凝聚成较大的固体颗粒而沉底。明矾和活性炭是常用的絮凝剂、吸附剂。这种使水中杂质沉淀到水底的方法称为沉淀法。 1.沉淀法 2.科学·技术·社会·环境: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 自来水厂对从江河或水库等水源引来的水进行净化处理时,一般经过两个阶段,具体如下。 1.如图4.5-6所示,取一杯泥浆水,静置5分钟,观察有没有杂质沉在杯底。 2.在泥浆水中加一点明矾或活性炭,静置5分钟,观察泥浆水发生的变化,以及沉入杯底的固体颗粒大小的变化。 通过过滤器过滤上述已经处理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