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62986

31 第六单元成果展示 语文 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4次 大小:296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第六,单元,成果展示,语文,七年级,上册
  • cover
第六单元成果展示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8分) 《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想象奇特,人物滑稽可笑,情节荒诞离奇。一个愚蠢得不可救药的皇帝,一群只会随声附和的大臣,被两个jiǎo huá的骗子的zhuō liè骗术耍得团团转,真相最终竟由一个孩子说出,真是非常颇具讽刺意味。说真话是需要勇气的,如果你也在游行现场,你会怎么做呢?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4分) (1)滑稽( jī )  (2)荒诞( dàn ) (3)愚蠢( yú ) (4)随声附和( hè )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jiǎo huá( 狡猾 ) (2)zhuō liè( 拙劣  ) 3.上面语段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C )(2分) A.这篇童话想象奇特,人物滑稽可笑,情节荒诞离奇。 B.一位愚蠢得不可救药的皇帝,一群只会随声附和的大臣。 C.真相最终竟由一个孩子说出,真是非常颇具讽刺意味。 D.如果你也在游行现场,你会怎么做呢? 解析:“非常”与“颇”重复,应删去“非常”。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公众的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食品安全问题依旧是人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B.看着屋子里新贴的年画儿,九十多岁的姥姥眉开眼笑,她知道自己又迎来了新的一年。 C.我们没有神通广大的本领,但如果我们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用心描绘宏大的蓝图,也能在前进的路上添一份希望。 D.大家认为他提出的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同。 解析:“随声附和”指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不符合语境。 5.填入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一位思想家和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很难说莎士比亚和牛顿谁需要的想象力更多一点。”这就是说,文学和科学绝不是没有联系的,莎士比亚塑造人物形象固然需要想象力,     A.牛顿进行科学研究更需要想象力。 B.牛顿进行科学研究同样也需要想象力。 C.牛顿进行科学研究不一定就不需要想象力。 D.牛顿进行科学研究难道就不需要想象力吗? 解析:从“文学和科学绝不是没有关系的”,可以把握二者关系,注意关联词语“固然”与“也”搭配。 6.整本书阅读。(2分) 被鲁迅先生称为“神魔小说”的①《 西游记 》,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极富想象力的作品。小说前七回讲述② 孙悟空 的身世和③ 大闹天宫 的故事。作品中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角色④ 猪八戒 ,虽然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爱占小便宜,说谎,贪恋女色,一遇到困难就嚷嚷着散伙,但也不失忠勇和善良。 7.默写。(8分) 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粹,滋养着我们的精神。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用“ 夜阑卧听风吹雨 , 铁马冰河入梦来———表达了他卧榻听风、铁马入梦的爱国之情;刘禹锡在《秋词》(其一)中用“ 自古逢秋悲寂寥 , 我言秋日胜春朝———表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创新思维;谭嗣同在《潼关》中用“ 河流大野犹嫌束 , 山入潼关不解平———表达了自己渴望自由、不受拘束的心境;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用“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了自己思念亲人、渴望团聚的心理。 8.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语文老师看着同学们的作文写得越来越好,号召每位同学选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互相评改后结集成册。(3分) (1)请给作文集命名: (示例)《蒲公英的翅膀》《百灵鸟文集》《萌言集》(任选其一即可) 。(1分) (2)请对杨青同学的作文片段进行评改。(2分) 打开记忆的阀门,往事如潮水般划过来…… 小时候的我非常淘气,趁着爷爷奶奶不在家,我便给鸭子洗澡。我把一个个刚孵出的鸭子按进洗脸盆里,它们都被我弄“感冒”了。爷爷奶奶回来后把我教育了一番。 ①第一段有一处用词不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