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同步学案 课前学基础 1.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采用多种方法。 (1)写出实验室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①加热暗紫色固体制氧气:_____。 ②实验室常温下制氧气: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如图所示装置_____,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用装置_____。 A B (3)收集氧气可采用_____法和_____法,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观察到木条_____,表明已收集满。 (4)采用装置A制氧气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____、装药品、固定装置、点燃酒精灯加热、收集验满、_____、_____,简记为“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2.工业上常采用_____制氧气,工业制取氧气属于_____变化;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_____变化,且都属于_____反应。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A.烧杯、玻璃棒 B.大试管、集气瓶 C.酒精灯、铁架台 D.导管、单孔塞 4.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操作,正确的顺序是_____。 ①给试管加热,排出管内空气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④将高锰酸钾加入试管中,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熄灭酒精灯 ⑦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课堂学重难点 5.实验室气体的制取装置分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发生装置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一般分为固固加热型和固液常温型;收集方法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分为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其中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因此根据反应原理,分析它的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就可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即密度、溶解性可判断其收集方法。 6.氧气的工业制法与实验室制法的本质区别:氧气的工业制法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7.关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中 “先”与“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先装入药品,后检查气密性 B.用托盘天平称量3.5 g高锰酸钾时,先移动游码,后在天平左盘上放药品 C.收集气体时,先将导气管放到集气瓶口处,后点燃酒精灯 D.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 8.某无毒气体密度远比空气小,而且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所用的方法可以是( ) ①向上排空气法 ②向下排空气法 ③排水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都可以 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C_____。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棉花,是为了_____。 (3)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微向_____(填“上”或 “下”)倾斜,原因是_____。 (4)观察到水槽中导管口气泡_____时开始收集氧气,当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出,瓶口有_____冒出时,表明集气瓶内氧气已集满,在水下用玻璃片盖好集气瓶,取出,并_____(填“倒”或“正”)放在桌面上。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_____。根据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还可以使用_____法收集,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可_____。 (5)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这是为了_____。 课后演练 10.下列关于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11.工业上将空气通过加压降温得到液态空气,随后对各成分进行分离,示意图如图所示。 (1)不难发现,这是利用了氮气、氧气和氩气的_____不同进行的分离。分离过程中发生的是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工业上不使用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原因是_____。 12.实验室制取氧气,提供了下列药品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药品:①过氧化氢溶液、②高锰酸钾。 装置: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X_____,Y_____。 (2)若选择装置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