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不一样的物体》 教学设计 单元 《不一样的物体》 课题 《“盲袋”里的物体》 课时 1 设计 学校 电话 核心 概念 了解固体、液体、气体的物态特征 学习内容 通过直接比对观察,知道固体有固定形状、液体和气体能流动且没有固定的形状等能够直接观察到的物态特征,描述固体、液体、气体的外部形态特征及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 内容要求 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静止时其表面一般会保持水平;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确定的体积和形状。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认识常见物体的某些特征和常见材料的某些性能;知道物质具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知道有些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发生改变时,其构成物质没有改变。 科学思维 能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并描述具体事物,找到它们之间重要的、共同的特征;能在教师引导下,比较事物的某些本质特征,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分类,基于事物之间的功能相似性进行类比;能基于具体事物外在特征展开想象,突破生活中常见问题的思维定势,提出有一定新颖性和合理性的观点。 探究实践 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用较准确的科学词汇、统计图表等记录和整理信息,并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初步具有描述对象外部特征和现象,以及分析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能在教师引导下,运用基本的学习方法,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与反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态度责任 在好奇心驱使下,乐于动手操作感兴趣的事物;具有基于事实表达观点的意识;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乐于倾听他人观点,改进和完善探究活动。 教学 重点 认识常见物体的某些特征;知道物质具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能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并描述具体事物,找到固体、液体、气体各自的共同特征。 教学 难点 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静止时其表面一般会保持水平;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确定的体积和形状 教学 准备 教师:3个不透明的黑色塑料袋,袋内分别装有固态、液态、气体的物体若干。 学生:3个不透明的黑色塑料袋,袋内分别装有玻璃球、橡皮、积木、笔、水、空气等固态、液态、气态的物体若干,不同形状的容器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提醒与备注 一、情境引入(2 min) 师:(板书“盲”字)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你在哪里见到过这个字? 生:盲人、盲道、盲盒…… 师:你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吗? 生:看不见的意思。 师:不错。(在“盲”字后面填上“袋”字)那你知道“盲袋”是什么意思吗?生:看不见里面东西的袋子。 师: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盲袋”里的物体。(板书:“盲袋”里的物体) 【设计意图】 该环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他们对“盲袋”里的物体的探索欲望,为后续的观察和描述打下基础。 二、问题与假设(2~3 min)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三个“盲袋”,我们看不见里面装的物体,那么,在不打开“盲袋”的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物品呢? 生:摸一摸,捏一捏…… 师:好主意。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来摸一摸,捏一捏,猜猜这个袋子里都装了什么物品。 (事先分别在三个不透明的黑色塑料袋内装适量的:A小块固体如粉笔、橡皮等,B液体,C空气,让学生凭借手感觉到的信息判断里面装的是什么) (将“盲袋”发下去每组轮流触摸,提醒学生不要打开,只能凭借摸一摸来判断里面的物体;然后请每组代表猜测其中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