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65652

2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190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设计,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
  • cover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阐述纪念碑关键信息及浮雕内涵。 2.掌握文中说明方法与顺序并运用。 3.体会文中语言表达情感的作用。 4.感悟纪念碑的精神价值,激发爱国情。 教学重点 1.明晰纪念碑结构、浮雕内容及文章说明方法与顺序。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性,感受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领会纪念碑蕴含的精神价值,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与历史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说明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这篇文章发表于1958年4月23日,而纪念碑正式落成于1958年4月22日,当时全国人民甚至是首都人民,都很少看过纪念碑的全貌,和今天的我们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今天通过这篇文章来揭开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面纱。 二、整体感知 1.齐读开头和结尾两段文字,概括内容,并说说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明确: (1)开头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总特征:巍峨、雄伟、庄严;结尾概括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再现了中国革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2)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 2. 阅读文章第2~6自然段,思考问题: (1)自读第2自然段,理清作者的活动顺序。 明确:作者的行踪顺序(瞻仰过程):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碑前。按行走路线由远而近把纪念碑的位置及整体形象介绍给读者。 (2)第3自然段写到建碑的特殊材料,这些材料有何象征意义 明确:花岗石的特征是坚硬,汉白玉的特征是洁白。花岗石象征着先烈们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汉白玉象征着纯洁,用这两种材料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无限崇敬和怀念。 (3)指名朗读第4~6自然段,理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 明确:介绍纪念碑的空间顺序:台阶———平台(碑身四周)———碑身(正面、背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大碑座。 (4)第6自然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浮雕的 有何作用 明确:交代了浮雕的位置、高度、长度、质量、画面,为下文详细描绘作了准备。 (5)齐读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 明确: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所有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献出生命的人。碑文高度概括了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表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是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主题的阐述。 三、深入探究 1.研读第7~10段,寻找要点(方位、事件、时间、意义),捕捉具体印象。 明确: 第一幅:东面,“销毁鸦片烟”,1839年6月3日,“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 第二幅:东面,“金田起义”,1851年,"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 第三幅:南面,“武昌起义”,1911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第四幅:南面,“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第五幅:南面,“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工人阶级领导的各界人民坚强不屈地向帝国主义斗争”。 第六幅:西面,“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展开了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斗争”。 第七幅:西面,“抗日敌后游击战”,抗日战争,打击日本侵略者。 第八幅:正面,“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解放战争,解放全中国。 第九幅:正面左,“抬担架”运军粮送军鞋”,解放战争渡江前夕,"支援前线”。 第十幅:正面右,“欢迎解放军、慰劳解放军”,庆祝胜利。 2. 阅读第2~5段,思考:文中通过哪些语句来说明纪念碑的特征 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巍峨———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雄伟———它像顶天立地的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