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暑假返校练习 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水道,它的主要作用是( ) A. 巩固隋朝的统治 B.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C. 方便皇帝巡游 D. 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2.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科举制度上的创新是( ) A 创立察举制 B. 创立殿试制度 C. 废除科举制 D. 推行八股取士 3. 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两人的共同贡献是( ) A.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B. 加强对边疆管辖 C. 推动民族融合 D. 巩固大一统局面 4.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以下时间轴中②对应的阶段特征是( ) A. 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B.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5. 下列诗句中,反映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的是( ) A.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C.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D.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6. 元朝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设立的机构是( ) A. 西域都护府 B. 澎湖巡检司 C. 驻藏大臣 D. 宣政院 7.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行政效率 B. 加强君主专制 C. 减轻皇帝负担 D. 防止官员腐败 8.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 C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清朝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管辖 D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 A. A B. B C. C D. D 9.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击的“倭寇”主要来自( ) A. 朝鲜 B. 日本 C. 越南 D. 菲律宾 10.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影响是( ) A. 促进中外贸易发展 B. 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 C. 加强对边疆的控制 D. 维护国家统一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的“河”指的是哪一水利工程?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繁荣景象?这一景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评价隋唐时期的历史地位。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元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1)材料一反映的是北宋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盟约?这一盟约被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元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的作用。 (3)从两宋到元朝,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初,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先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材料二:明朝中期,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材料三:清朝乾隆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戚继光抗击倭寇性质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实行的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对外关系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