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66646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5-09-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12392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历史,社会,制度,国家,必修,选择性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一、选择题 1.战国时期,各国的君主、卿大夫争相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有能力的人顷刻间就可由布衣变为卿相。如卫鞅本是魏相的家臣,入秦后受到秦孝公的赏识,便成为秦的高级官员,主持改革国政;张仪本是魏人,入秦后凭借其才能成为秦惠王的相。这从侧面说明,战国时期(  ) A.贵族政治受到冲击  B.平民政治地位提高 C.察举制度日渐完善 D.魏国文化教育发达 2.汉代的主要选才方式是“乡举里选”,即由地方依据“乡望”“士名”推举人才。曹魏时实行九品中正制,中正官由中央官兼任,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地方人才,获得资品的人才,由吏部授官。这说明当时的九品中正制(  ) A.有效避免了官僚腐败 B.加速了门阀地主的衰落 C.延续和发展了察举制 D.改变了乡举里选的传统 3.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墓竹简《为吏之道》记载:“吏有五善:一曰中(忠)信敬上,二曰精(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龚(恭)敬多让。五者毕至,必有大赏。”据此可知,秦朝的官员管理(  ) A.注重官员的思想素质 B.集中体现儒家思想 C.动摇了法家统治地位 D.有利于中央的集权 4.西汉政权刚一建立,刘邦便立即恢复了秦的上计制度,并启用“明习天下图书计籍,又善用算律历”的张苍为计相。张苍以列侯的身份居于相府,主持全国的上计工作。由此可知,张苍当时主要负责(  ) A.协助宰相,制约君主专制 B.审核各地计簿,考核官员政绩 C.抑制王侯,加强中央集权 D.贯彻秦制汉承,完善监察体系 5.戴圣为汉代大儒,担任九江太守时期,政行却多不循法规,刺史何武派人调查戴圣罪状,戴圣恐惧,主动辞职。这反映出汉代刺史(  ) A.解决了分封遗留问题 B.实现了向政务官的转化 C.有利于规范地方治理 D.架空了地方官员的权力 6.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唐初,三品以上高官“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随俗应付)”,唐太宗特地下诏“禁卖婚”,以打击旧士族。南宋史家郑樵云:“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上述材料表明,魏晋之后(  ) A.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 B.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 C.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D.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 7.宋代考试官从受命之日开始,直到放榜之日,一直被锁宿于试院,试院天数视考官人数和试卷多少而定,有时长达两个月之久。这种锁院制度(  ) A.彻底杜绝考试不正之风 B.进一步加强君主的权力 C.有利于人才选拔的公平 D.体现了科举制度的僵化 8.在我国封建社会初期,对官吏的考核一直混杂在普通的行政活动中,到了唐代出现了最早的专门考核机构———吏部考功司,宋代设审官院、考课院和监司负责不同类别官吏的考核。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  ) A.坚持德才兼备的考核原则 B.重视考核程序的规范化 C.考核的过程注重公平公正 D.官吏考核的逐渐专业化 9.宋代制定了严格的地方监司出巡制度,规定:监司没有公事一般不得在巡察的州县超过三天;不能纵容属官巧立名目,仗势求财;必须将所属州县巡视一遍并就具体情况申报尚书省。这些规定是为了(  ) A.保障监察的规范有效 B.限制监司职权范围 C.确保考核流程的严密 D.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10.据史载,元仁宗命令大臣议定科举之法,并明确规定:“举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则以经术为先,词章次之。浮华过实,朕所不取。”这表明(  ) A.元朝沿用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 B.德行不再是人才选拔的标准 C.士族阶层的政治地位开始下降 D.统治者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 11.《明会典》载:“凡在京堂上、正佐官考满三年、六年,俱不停俸,在任给由,不考核,不拘员数,引至御前,奏请复职。”至于六部五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