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67287

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9-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1次 大小:483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辽宁省,学期,答案,试题,语文,期中
  • cover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语文限时作业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震撼(hàn) 辐射(fǔ) 涌跃(yǒng) 销声匿迹(xiāo) B. 缄默(jiān) 蓦然(muò) 冗杂(rǒng) 人情事故(shì) C. 褶皱(zhě) 锵然(qiāng) 幽悄(qiāo) 震聋发聩(zhèn) D. 两栖(qī) 狩猎(shòu) 枯燥(zào) 豁然开朗(huò) 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一次声势浩大的_____,都是对善行的一种认可和褒奖,它可以激活更多人传递正能量,让见义勇为在全社会_____。鼓励见义勇为的正能量行为并非_____的事情。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注重培养和传播正能量,_____能真正实现“正能量”带动人人行善“大流量”的目标。 A. 表扬 靡然成风 一气呵成 就 B. 表彰 蔚然成风 一蹴而就 才 C. 表扬 靡然成风 一蹴而就 就 D. 表彰 蔚然成风 一气呵成 才 3. 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浩浩江河水,巍巍民族魂。②“最强者有力,自胜者强”“千磨万击还坚劲”,映照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彰显高尚坦荡的精神境界;“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昭示忠诚坚贞的理想信念……③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秉持仁、义、礼、智、信,推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真善美的价值导向。 A. 第①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B. 第②句中,“映照”“彰显”“昭示”都是动词。 C. “进取精神”“高尚坦荡”“追求真善美”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都不相同。 D.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在第③句中做定语。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4.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回延安》这首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这首诗选自《贺敬之诗选》 B.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其中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C. 《经典常谈》的第一章中,朱自清先生介绍了文字的起源,阐述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书”的含义和作用,《说文解字》这部书是西汉许慎撰写的。 D.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尊为《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按照所配乐曲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5.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 以上这段话出自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请写出一个表现主人公高尚品质的情节。 6. 古诗文默写 (1)_____,白露未晞。《蒹葭》 (2)悠哉悠哉,_____。《关雎》 (3)_____,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卖炭翁》 (5)《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3分) 7.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登楼 杜甫 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