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峨眉山月歌》朗读技巧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要注意诗句的停顿,体现节奏美 B.应根据诗句情感调整语速 C.朗读时声音越大越好 D.要读出诗歌的画面感 2.下列关于《江南逢李龟年》朗读技巧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要把握诗句中蕴含的今昔对比之情 B.注意通过语速变化体现情感的起伏 C.朗读时应字字用力,增强气势 D.要读出诗句中淡淡的惆怅之感 3.下列属于杜甫诗歌主要风格的是( ) A.豪放飘逸 B.沉郁顿挫 C.清新自然 D.晦涩难懂 4.朗读“应傍战场开”中的“傍”字时,应( ) A.轻读,一带而过 B.重读,强调菊花生长的环境 C.语速加快,表现紧张 D.声音上扬,表现希望 5.朗读全诗时,应如何处理情感递进?( ) A.前两句低沉,后两句激昂 B.前两句平缓,后两句渐强 C.全程保持凄凉基调 D.前两句轻快,后两句转为沉重 二、填空题 6.填空。 (1)李白(701年-762年),字 ,号 ,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2)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人。著名的 边塞诗人,曾任嘉州刺史。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 ”。 (3)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 ,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自号 ,唐代伟大的 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 ”,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4)李益(约750—约830), 代诗人,字君虞,河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后迁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 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三、名句名篇默写 7.理解性默写 (1)《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诗人在重阳节勉强登高的诗句是: 。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体现诗人孤独无依的诗句是: 。 (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达诗人对故园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 (4)《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描绘故园菊花生长环境的诗句是: 。 8.李白《峨眉山月歌》 (1)《峨眉山月歌》中描绘月夜美景的诗句是:“ , ”。 (2)《峨眉山月歌》中表达诗人出行路线的诗句是:“ , ”。 9.《江南逢李龟年》理解性默写 (1)《江南逢李龟年》中回忆往昔与李龟年交往的诗句是:“ , ”。 (2)《江南逢李龟年》中描写重逢场景的诗句是:“ , ”。 10.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表现边塞荒凉凄冷的诗句是“ , ”。 (2)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 ”。 四、语言表达 11.默写古诗时,“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中的“州”和“洲”常常被混淆。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分析如何辨别这两句中的“州”和“洲”。 知识卡片 州,原指水中可供居住的高地。东汉末,“州”开始成为一种行政区划,多用于地名,如广州。 洲,原指江、河、湖、海交汇的地方,水中的陆地。 12.根据要求答题。 【甲】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乙】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北朝]江总①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①此诗是江总晚年归乡,路过薇山亭时,正值重阳节,由感而发所写。 重阳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