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69278

13.4 升华与凝华(教学课件)(34页PPT)- 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

日期:2025-09-1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433966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3.4,物理,九年级,2024,科版,初中
  • cover
(课件网) 升华与凝华 第四节 —第十三章— 0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特点。02能识别、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03能分析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学习目标在寒冷季节的清晨,我们有时能看见叶片上、地面上覆盖着一层霜。那霜是怎样形成的呢? 引入新知 知识点一 升华及其特点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固态冰直接变成气态水蒸气 固态樟脑丸直接变成樟脑蒸汽 北方冬天冰冻的湿衣服能直接晾干 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会消失 学习新知 迷 你 实 验 室 将装有少量碘的密封的玻璃锤放入热水中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吗? 碘的升华 点击播放视频 玻璃锤的固态碘减少,同时产生紫色的气体,并且颜色逐渐加深。 现象 解释 碘微粒 碘蒸气 固态 气态 升华 碘是直接由固体颗粒变成碘蒸气了吗?会不会液态物质存在的时间极短,我们没有观察到呢? 用热水给固态碘加热(水浴加热),因为标准大气压下热水的温度不高于100℃,温度不能达到碘的熔点,因此碘不可能熔化,看到的紫色气体是碘蒸气。 标准大气压下热水的温度不高于100℃,碘的熔点为113.7℃。 资 料 卡 片 思考 迷 你 实 验 室 停止加热后,继续观察有何现象发生?你能解释吗? 碘的升华 点击播放视频 停止加热后,紫色的气体逐渐变淡,烧瓶内壁上会附着紫黑色的固体碘。 现象 解释 升华需要吸收热量。 人们常将升华过程中的吸热特点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你能举例说明吗? ? 升华代表物质:干冰 特点:容易升华,有制冷作用 (气态二氧化碳降温加压到一定程度形成的白色固体) 冷藏 干冰升华吸热的应用 ———创设舞台效果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的温度快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薄雾(小液滴)。 干冰是一种良好的冷却剂,利用升华吸热的特点来保持食物新鲜。 食用干冰还常常作为配料,加入冰激凌、饮料中,饮用时凉爽可口,可提升饮品的口感。 干冰升华吸热的应用 ———食品中的应用 雨 试着从物态变化的角度理解人工降雨过程。 思考 干冰 小冰晶 升华 吸热 冷空气层的水蒸气 变成 液化 冷空气层的 温度急剧下降 小水滴 熔化 吸热 放热 拓展 人工降雨还有两种常用方法: 1. 通过向高空播撒盐粉、碘化银等,作为吸附水汽、加速水蒸气液化或凝华的凝结核,使云层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水。 2.用飞机在适宜的云层中直接喷洒直径约为 0.05mm的小水滴,促使云层中的小水滴相互合并变大,进而形成降水。 例:足球比赛中,主裁判使用固体泡沫喷雾剂来辅助任意球的判罚,这种特制的速褪固体泡沫喷雾剂喷出一条白色直线,防守队员不可以越界,几分钟后白色直线会“神奇”地自动消失,不会在草地上留下任何液体污渍。这条白色直线消失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中_____热量。 升华 吸收 固态→气态 在室外温度低于0℃的冬天,这些独有的景象是如何形成的? 思考 霜的形成 雾凇的形成 冰花的形成 气态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小冰晶。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知识点二 凝华及其特点 霜的形成 雾凇的形成 冰花的形成 思考 内侧。 冬天,屋内的水蒸气温度比玻璃要高一些,遇到很冷的玻璃时,会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形成小冰晶,从而形成了冰花。这个过程要放热。 而室外的水蒸气温度和玻璃的温度差不多,都很低,所以屋外的玻璃上不能出现凝华现象。 1.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侧还是外侧? 2.气体凝华的过程会吸热还是放热呢? 气态 升华吸热 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 凝华放热 固态 气态碘 固态碘颗粒 凝华 在碘的升华实验中,停止加热后,玻璃管内壁为什么会出现碘微粒呢? 3.在生活中,时常能看到冰箱中的冷冻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