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原子核 1 原子核的组成 [教材链接] (1)贝克勒尔 (2)射线 放射性元素 天然放射现象 (3)83 83 例1 ACD [解析] 由三种射线的本质和特点可知,α射线贯穿本领最弱,一张黑纸就能挡住,但黑纸挡不住β射线和γ射线,故A正确;γ射线是一种电磁波,不是中子流,故B错误;三种射线中α射线电离作用最强,故C正确;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来源于原子核,故D正确. 变式1 C [解析] 由三种射线的本质知,γ射线在磁场中不偏转,O处亮斑为γ射线,能穿过厚纸板且在磁场中发生偏转的射线为β射线,再根据偏转方向,结合左手定则可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正确选项为C. [教材链接] (1)氮 (2)查德威克 (3)质子 中子 核子 (4)质子数 (5)质子数 中子数 (7)质子数 中子数 同位素 例2 ABD [解析] 氕、氘、氚的核子数分别为1、2、3,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相等,都是1,中子数等于核子数减去质子数,故中子数各不相等,A、B正确,C错误;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只是物理性质不同,D正确. 变式2 AB [解析] X 的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故C、D错误;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所以中子数是A-Z,故A正确;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则核子数等于质量数,为A,故B正确. 随堂巩固 1.B [解析] 最早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是贝克勒尔,A错误.天然放射现象是放射性元素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由于这一现象与元素的化学状态无关,所以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B正确.阴极射线的发现揭示了原子具有结构,C错误.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只有极少部分α粒子穿过金箔后有明显偏转,D错误. 2.D [解析] α射线实质为氦核流,带正电,有很强的电离本领;β射线为高速电子流,带负电;γ射线为高频电磁波,不带电,有很强的穿透本领,但不是原子核外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根据电荷所受电场力特点可知:①为β射线,②为γ射线,③为α射线.根据左手定则可知,α射线受到的洛伦兹力向左,故④是α射线;β射线受到的洛伦兹力向右,故⑥是β射线;γ射线在磁场中不受磁场的作用力,不会发生偏转,故⑤是γ射线,γ射线来自于原子核.故D正确. 3.BC [解析] X与Y的质子数不同,不是互为同位素,A错误;X与X的质子数都为m,而质量数不同,所以互为同位素,B正确;X内中子数为n-mY内中子数为(n-2)-(m-2)=n-m,所以中子数相同,C正确;U核内有235-92=143个中子,而不是235个中子,故D错误. 4.D [解析] 三种射线均来自于原子核内,A错误;从图中可看出,一张纸能挡住①,则①一定是α射线,其贯穿本领最差,电离能力最强,但不是电磁波,而是高速α粒子流,B错误;铝板能挡住②,而不能挡住③,说明③一定是γ射线,其电离能力最弱,贯穿本领最强,C错误,D正确. 5.(1)88 138 (2)1.408×10-17 C (3)88 (4) [解析] (1)镭核中的质子数等于其原子序数,故质子数为88,中子数N等于原子核的质量数A与质子数Z之差,即N=A-Z=226-88=138. (2)镭核所带的电荷量 Q=Ze=88×1.6×10-19 C=1.408×10-17 C. (3)中性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故核外电子数为88. (4)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洛伦兹力提供,故有qvB=m,r=,因为两种同位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但质量数不同,故==.第五章 原子核 1 原子核的组成 学习任务一 天然放射现象和射线的本质 [教材链接] 阅读教材“天然放射现象”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 发现某些物质具有放射性. (2)物质发出 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 ,放射性元素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叫作 . (3)原子序数大于 的元素,都能自发地发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或等于 的元素,有的也能发出射线. [物理观念] 三种射线的比较 种类 α射线 β射线 γ射线 组成 高速α粒子流 高速电子流 光子流(高频电磁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