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聂荣臻 大战中的插曲 ———革命中的人道主义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以及“百团大战”的历史背景。 2.把握文章结构,分析夹叙夹议手法的作用。 3.鉴赏本文言近旨远、雅俗共赏的语言特点。 4.思考文中“插曲”的意义,领悟对政政治工作以及革命的人道主义在战争中的作用。 了解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男,汉族,字福骈,曾用名聂云臻,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吴滩乡石院子人。 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聂荣臻逝世。 走进背景 本文选自《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卷网-2007年版)。1940年8月,我军打!响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晋察冀军区是作战的主力之一。 1940年8月20日晚,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 荣臻一声令下,中央 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扑向井经车站,8月21日黎明,矿区的日军全部被消灭。 木刻版画《百团大战收复井陉煤矿》1941年彦涵 走进背景 在这次战斗中,井经火车站的日本副站长夫妇去世,留下了一对女儿,被八路军从硝烟中救了出出来。虽然日本人发动侵华战争,造成中国人的重大伤亡,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穷凶极恶的日军甚至连小孩子都不放过,但中国军民面对2个日本幼儿,绝不可能像日军一样残忍。 1940年,聂荣臻(右)照看从百团大战的战火硝烟中救出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 走进背景 最终加藤美惠子和妹妹被八路军战士救助。聂荣臻元帅听说后,随即命令将两个孩子送到晋察冀军区指挥部,细心照顾收养2个日本孤儿。由于加藤琉美子年纪尚小,聂荣臻元帅特地下令找到附近村庄还在哺乳期的妇女,帮忙喂养加藤琉美子。姐妹二人在聂荣臻元帅照顾下逐渐稳定,加藤美惠子也慢慢熟悉了聂荣臻元帅,把他当作父亲一般,天天跟在身后。 1940年,聂荣臻与美穗子 解读标题 “大战”:抗战时期的“百团大战” “插曲”:“比喻连续进行的事情中插入的特殊片段”,在文中指拯救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故事。 作用: (1)点明了这一事件深厚的历史背景 (2)说明了它的特殊性———不是战争主要部分,而是“插曲” (3)显得耐人寻味,强调了事件的美好性。 问题探究1. 初读文章,总结本文一共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 交代会议的故事,开篇点题(1) 第二部分 聂荣臻在战火中照料日本孤女(2-5) 第三部分 聂荣臻派人送回日本孤女(6-10) 第四部分 孤女谢恩(11-14) 第五部分 “插曲”成佳话(15) 问题探究2. 细读聂帅给日军的信,可分为几个部分?其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1. 战争的责任在日本军阀 2. 介绍日本孤女的得救经过和送还目的 3. 痛批日本军阀的罪行 4. 引出我们的抗战是正义的,呼吁中日人民联合反对侵日战争 5. 再次加强第四层次的内容,表明我方的抗争决心,以及呼吁看到信的日军悔悟,共谋解放。 寻找大战“插曲” 1、“大战中的插曲”中的“插曲”具体指什么内容? “插曲”指的是中国人民救起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故事,体现出我国对革命人道主义的坚守。 2、聂帅为什么要救这两个日本小姑娘?文中哪里可以找到答案?如何理解聂帅的行为? 当时,我的想法是,孩子是无罪的,应当很好地安署她们。…… 当然,这两个小孩子,根本不同于解除武装的俘虏。小孩子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八路军决不搞日本侵略军那一套。日本法西斯推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不知杀 ... ...